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返回上一页

手足口病防控指南:守护孩子健康

发布日期:2025-03-19浏览次数:0

  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里,手足口病常常悄然来袭,成为威胁孩子们健康的 “隐形杀手”。作为家长和监护人,了解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至关重要,这不仅能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还能让我们在面对这一疾病时更加从容。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是其中最常见的“罪魁祸首”。它的传播途径多样,传染性极强。孩子的唾液、疱疹液以及粪便中都潜藏着大量病毒,这些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如触摸被污染的玩具、衣物等物品,或者间接接触,像吸入患儿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迅速传播开来。所以,一旦一个孩子感染,周围的小伙伴们都可能处于危险之中。

  患病初期,孩子往往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体温通常在 38℃左右,同时伴有咳嗽、流涕和食欲不振。紧接着,口腔黏膜会出现散在的疱疹,这些疱疹带来的疼痛会让孩子哭闹不止,拒绝进食。随后,手、足、臀部也会陆续冒出斑丘疹和疱疹,疱疹周围有一圈明显的红晕,疱内液体相对较少。多数情况下,孩子在一周左右能够自愈,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少数患儿可能会引发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对孩子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呢?个人卫生是第一道防线。一定要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揉搓双手至少20秒。要知道,正确洗手能有效去除手上沾染的病毒,大大降低感染风险。孩子们的玩具、餐具、水杯等日常用品也需要定期消毒。玩具可以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后,再清洗干净;餐具和水杯则可通过煮沸的方式进行消毒,这种高温消毒法能让病毒无所遁形。

  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尽量避免带孩子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比如商场、游乐场等。这些地方人群聚集,病毒传播的机会大大增加。如果家里有人不幸感染了手足口病,务必做好隔离措施,患者使用的物品要单独放置和处理,避免与其他人交叉使用,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

  值得一提的是,接种疫苗是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6月龄至5岁的孩子都可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建议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以尽早为孩子建立免疫屏障。虽然疫苗不能预防所有类型的手足口病,但能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防控手足口病,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做起,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远离手足口病的困扰,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