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返回上一页

这款疫苗不建议打自费,免费效果更优!

发布日期:2024-07-12浏览次数:0

      这刚初夏,气温已然不低,蚊虫也开始多起来了。被蚊子“亲(咬)一口”不仅会有个“红包”,会痒,还可能会被传染疾病:比如疟疾、黄热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这类以蚊子为媒介传播的疾病,又叫“蚊媒传染病”。         
      其中“流行性乙型脑炎”对儿童危害最大,好在有疫苗可防。我国已上市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有两种:一种是国家免费提供的免疫规划类疫苗,一种是需要家长自己花钱的非免疫规划类疫苗。
      这两种疫苗有什么区别,该如何选择呢?
      一、流行性乙脑是什么?
      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即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目前亚洲儿童病毒性神经系统感染和致残的首要原因。虽然有症状的乙脑并不多见,但乙脑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患者需承担高额的治疗费用和远期治疗后遗症的费用,目前尚无针对乙脑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并稳定患者情况为主,由乙脑造成的负担不可低估。
      二、患乙脑后有哪些症状?
      乙脑通常潜伏期为4—14天。在儿童中,胃肠道疼痛和呕吐可能是主要的初始症状。重症的特征是迅速发高烧、头痛、颈部僵硬、定向障碍、昏迷、癫痫发作、痉挛性麻痹并最终死亡。

      三、乙脑有哪些后遗症?
      乙脑发病急,病程快,病死率高达5%—35%,在重症的幸存者中,约有30%的患儿可能出现后遗症,将来可能患有永久性智力、行为或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瘫痪、反复发作或无法说话。
      四、乙脑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出现典型乙脑症状的仅占少数,多数人呈现隐性感染,儿童和成年人均可能感染发病,尤其是儿童对病毒抵抗力较弱,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显性感染,感染后病情易迅速恶化。
      因此,乙脑的发病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主,病例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以2-6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
      大多数成年人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而具有保护作用。
      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乙脑疫苗,发病率大幅下降,而成年人发病有所增加。
      五、乙脑是如何传播的?
      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各种家畜、家禽(如猪、牛、羊、马、驴、鸡、鸭、狗等)均为乙脑的传染源,其中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乙脑每2-15年发生一次重大暴发,且乙脑发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夏秋季高发,绝大部分病例集中在7-9月。
      这主要因为乙脑通过被库蚊(主要是Culex tritaeniorhynchus)叮咬传播给人类。
      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全国曾发生大流行,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但局部地区时有暴发或流行。
      六、乙脑疫苗如何选择?
      1、一般儿童
      乙脑减活疫苗针次少、效果好,而且还是免费的,性价比自然是很高的。因此,如果没有禁忌证,推荐接种免费的乙脑疫苗。
      2、特殊人群
      对硫酸庆大霉素过敏或存在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就需要使用自费的乙脑灭活疫苗。
      3、已经打过自费的想换免费的程序行不行?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尽可能使用同一品牌或工艺的疫苗完成全程接种。
      如遇缺货等特殊原因,原则上2针灭活疫苗和1针减活疫苗可以替换,并按照补种规则完成全程免疫。
      七、接种乙脑疫苗后可能出现什么反应?
      大多数人在接种乙脑疫苗后均无反应。
      个别儿童在接种后24小时注射局部出现红晕、疼痛等,少数人可有散在皮疹,也可出现发热(<38℃)、头晕、晕厥、恶心、呕吐等,但均轻微,一般不需特殊处理,1~2天可自行消退。
      八、其他注意事项
      1、青海、新疆和西藏地区无乙脑疫苗免疫史的居民迁居其他省份或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往其他省份旅行时,建议接种1 剂乙脑减毒活疫苗。
      2、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不小于3个月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不小于1个月接种乙脑灭活疫苗。
 
来源:预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