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返回上一页

应对流感指南

发布日期:2024-03-08浏览次数:0

      1.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不同于普通的感冒,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流感病毒可分为甲型(A)、乙型(B)、丙型(C)三型,一般流感的流行由甲、乙型病毒引起。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抗原变异,其特点为突然发生与迅速传播,在学校、幼托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流行,目前的流行株为H1N1和H3N2。甲型流感变异频繁,每隔2~3年就会有流行病学上重要的抗原变异株出现而导致暴发流行。甲型流感在我国北方呈冬季流行模式,每年1-2月份单一年度高峰。
      乙型流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以引起局部流行,尤其是在学校、工作单位、商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乙型流感的症状通常比普通感冒更严重,除了包括咳嗽、咳痰、流涕、鼻塞等上呼吸道症状外,还可能伴有腹泻、恶心、呕吐、头晕、心慌等全身症状。在感染乙型流感病毒后,体温可能会迅速上升至39℃甚至更高。
      2.流感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镜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常见潜伏期为1-4天(平均2天),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一般感染者在临床症状出现前24-48小时即可排出病毒,排毒量在感染后0.5-1天显著增加,在发病后24小时内达到高峰。
      3. 流感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病人应卧床休息多饮水,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要漱口,保持鼻,咽,口腔卫生。
      2.对症治疗:高热头痛,给予解热镇痛剂,咳嗽者给予止咳剂,中毒症状较重者,可适当用抗病毒药物,酌情输液。
      3.肺炎型流感的治疗:要注意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吸氧,防止心功能不全的发生,酌情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若症状持续未缓解甚至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4. 流感如何预防?
      1.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防止出现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之一,接种疫苗后需约两星期时间让身体产生抗体。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如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和口。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应用清水和肥皂洗手,时间不少于半分钟。
      3.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在冬春季等流感流行季节,建议尽量减少前往人群聚集的旅游景区和室内工作场所。
      4.注意保持充足睡眠、充分营养、适当体育锻炼。多饮开设、均衡饮食、多吃清淡食物。
      5.加强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居家休息,症状较重时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