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返回上一页

肺炎支原体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4-01-19浏览次数:0

      支原体是一种非典型病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没有细胞核,也没有细胞壁,其形态多样,感染人体后可以吸附在人体细胞上并伸出微管插入细胞内吸食营养,破坏细胞并导致细胞裂解死亡。
      支原体肺炎指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可以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
      支原体肺炎是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一种肺炎,婴幼儿也不少见,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其后遗症状可发展为儿童和成人期的慢性肺部疾病而影响生命质量。这个病多发于秋冬季,其他季节也有散发病例。
      潜伏期高达2-3周,这些症状要提高警惕。
     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发病之前通常有一个支原体繁殖但没有症状的潜伏期,一般2-3周,其后导致支原体气管炎或者支原体肺炎,表现为发热、畏寒、咳嗽、头痛、咽痛、厌食、胸骨下疼痛等症状,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发热一般39℃左右,通常患者咳嗽比较剧烈,而且在发热退烧后咳嗽还可能持续1至2周。
      传染性强,人群密集场所要注意。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还可引起肺外并发症。婴幼儿还有可能出现气喘和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
      所以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持续发热、精神萎靡、呼吸困难、气喘气促等情况,家长们应提高警惕,注意早期识别,及时带孩子就医,查明原因,对症下药。
      暂无疫苗,但可以这样预防。
      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为了有效预防支原体肺炎的传播,消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手部卫生
      经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至少15秒,特别是在接触患者或患者周围环境后。如果无法使用肥皂和水,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手部消毒剂。
      2.室内环境消毒
      定期清洁和消毒室内表面,特别是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门把手、桌面、电器开关等。可以使用含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来进行消毒。
      3.空气消毒
     保持室内通风,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可以使用紫外线灯等空气消毒设备,对空气进行杀菌。
      4.个人物品消毒
      避免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杯子、餐具等,并定期对这些物品进行消毒。
      5.衣物消毒
      患者的衣物和床上用品应单独清洗,使用热水和洗衣液进行清洗,确保充分消毒。
      6.避免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咳嗽、打喷嚏等呼吸道分泌物,接触患者或出入人群密集的场所可以使用口罩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