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返回上一页

儿童肺炎疫苗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了,你还在犹豫要不要给娃接种?

发布日期:2023-12-11浏览次数:0

      说起肺炎,家里有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们肯定不会陌生。也许我们都曾同样纠结过,要不要给孩子打“肺炎疫苗”。
      肺炎疫苗其实已经有百年历史啦!可以说是人类免疫史中的“百年老字号”。
      近两年,国内的肺炎疫苗已经有了新的“升级”,第三代双载体肺炎疫苗已经问世。
      最初代的肺炎疫苗叫做“多糖疫苗”,它是提取肺炎球菌的“荚膜多糖”作为主要成分制成的。接种后,人体免疫系统就可以学会识别肺炎球菌,一旦真的有“坏家伙”来攻击,我们的身体就能迅速应对,产生免疫应答。
      多糖疫苗虽然能够诱导我们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却不能激发T淋巴细胞产生免疫记忆,疫苗保护效果不够持久,抗体会随着时间慢慢消退,需要再次接种才能获得长久保护。
      另外多糖疫苗并不适合给2岁以下的小宝宝接种,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还不够强大,不能很好地应对多糖成分,做出免疫应答。
      为了让2岁以下的小宝宝也能通过接种获得免疫保护,科学家们发现只要在多糖成分中结合上一小段载体蛋白,不仅能让小宝宝的身体产生抗体,还能诱导产生免疫记忆。这就是第二代肺炎疫苗——多糖结合疫苗。
      现在,疫苗中常用的载体蛋白有三种:破伤风类毒素(TT)、白喉类毒素(DT)和CRM197(白喉类毒素变体)。以肺炎疫苗(PCV13)为例,我们国家市场上的进口PCV13用的是CRM197载体,还有一款国产PCV13是用TT作为载体。
      但是不久后,人们发现了小宝宝们要接种的多糖结合疫苗越来越多,载体和多糖的量也变多了,但是人体内T细胞的结合位点却是有限的。这就像停车位一样,车位有限,如果要停的车太多,就只能排队等候。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想出了新的办法:同时使用TT和DT两种载体。利用T细胞不同的结合位点,分别结合不同的载体,这样两种载体就可以同时和T细胞“握手言和”,避免了单一载体多糖含量过高的问题。这就是第三代多糖结合疫苗——双载体多糖结合疫苗。
      相比只有一个载体的疫苗,双载体疫苗使闲置排队的载体多糖更少,抗体产生效率提高,有效避免了表位抑制现象的发生。这就好比物品运输既可以走铁路,又可以走公路,两条路一起走,肯定比在一条路上拥挤要好得多!
      上面列举的使用TT和DT载体的这款第三代多糖结合疫苗,就是肺炎疫苗(PCV13),近两年来才在全国各地陆续上市。
      回顾肺炎疫苗的发展史,肺炎疫苗从多糖疫苗进化到多糖结合疫苗,从7价,10价,到13价,疫苗“价”数在不断提高。从第二代到第三代,实现了从单载体到双载体的跨越,在免疫效率和效果上都有了提升。
      肺炎球菌可不是个好惹的家伙,它的耐药性很严重,感染后抗生素治疗的难度也很大。所以,接种肺炎疫苗可谓是预防肺炎球菌性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第三代肺炎疫苗除了双载体的优点,还在工艺上进行了不少创新。比如说,它采用了多糖物理降解法,取代了化学试剂降解法,这使得获取的多糖抗原更纯净、更安全,没有化学残留。在市场上,它是唯一一款符合两种疫苗评审标准的国产肺炎疫苗。数据表明,它对中国主要流行的肺炎球菌针对效果更佳,更适合国内的宝宝。
 
(文章来源:疫苗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