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返回上一页

健康提示:注意预防手足口病、乙脑、狂犬病、新冠、食源性疾病及学生暑期安全等

发布日期:2023-09-14浏览次数:0

      在持续高温天气,细菌、病毒很容易滋生繁殖,影响健康,提醒广大市民重点防控手足口病、乙脑、狂犬病、肠道传染病。孩子们也还在假期中,暑期安全也不能忽视,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中暑、防溺水等相关措施。
      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主要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密切接触是其重要的传播方式。
      健康提示:
      (1)EV71型病毒是引起婴幼儿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推荐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
      (2)注意手卫生,特别是在触摸口鼻前、饭前、便后、或者外出回家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流动的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指导儿童掌握“七步洗手法”。
      (3)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做好清洁消毒,定期清洁家居环境,特别是对孩子的餐具、衣物、玩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并对家里地面、桌面、门把手、床围栏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4)尽量避免带幼儿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
      (5)注意观察幼儿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蚊虫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动物尤其是猪后,再经叮咬将病毒传给人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每年的7-9月是我省乙脑主要的流行季节。
      健康提示:
      (1)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所有适龄健康儿童均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鉴于当前成人乙脑高发的情况,推荐全省宝鸡、咸阳和延安市农村地区40-74岁人群于乙脑流行季前(7月前)在“知情、自费、自愿”原则下进行1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或2剂次乙脑灭活疫苗接种。
      (2)应做好防蚊、灭蚊。家里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防蚊,也可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庭卫生杀虫剂驱蚊、灭蚊。
      (3)保持家庭和畜(禽)舍环境卫生,消灭蚊虫滋生地,如定期清疏下水道和排水道、填平各类坑洼地、死水塘、清理各类盆、罐、缸、坛、瓶等蚊虫易孳生的容器。
      (4)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穿浅色长袖衣裤,也可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
      (5)一旦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嗜睡等可疑乙脑症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三、狂犬病
      夏天是犬伤的高发期,闷热的天气容易使犬类动物烦躁、冲动,同时夏季人们穿着单薄,容易被犬只咬伤、抓伤。
      健康提示:
      (1)科学管理宠物,饲养宠物的家庭应办理养犬登记证,及时主动给宠物接种疫苗,同时圈养好自己的宠物。
      (2)外出遛狗时,应按规定使用犬链、嘴套、犬笼等,以便控制犬类的活动范围和行为,避免犬伤人事件的发生。
      (3)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不要挑逗、玩弄猫、狗等动物,不要打扰在进食、睡觉或看护幼崽的狗,不要让动物舔舐皮肤伤口。
      (4)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应尽快到附近的规范犬伤处置门诊处理。
      (5)相比之下儿童被咬伤更为危险,被咬的伤口深而严重,部位越靠近头、颈、面、手部越危险,必须严格冲洗伤口、注射免疫球蛋白和选用更高效的疫苗并按程序接种。
      四、新冠病毒感染
      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国内外流行优势毒株,其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我国自去年底的一波疫情后,短时内人群通过自然免疫建立了较为牢固的免疫屏障,但病毒并未消失,一旦人群免疫力下降至低水平,或病毒变异,疫情仍有可能发生。
      如何预防
      1.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的人尽早接种疫苗。
      2.继续做好个人防护,继续做好“防疫三件套”“防护五还要”。无论是否接种过新冠疫苗,仍要做好个人防护。坚持“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牢记“防护五还要”: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
      3.进行自我症状监测。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先用抗原自测或核酸检测,明确是否感染。一旦感染,减少外出,相对独立房间居住,最好使用独立卫生间,如共用卫生间,使用后立即消毒。做好健康监测,每天早晚各1次体温测量。要减少与其他人面对面接触,与家庭其他人分餐。使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放进专用带盖垃圾桶。必要时对症用药,服药时按药品说明书服用,不盲目使用抗生素。
      如果持续出现三天以上的发热并不降温,有气喘、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同时基础病变在原来的基础上加重的,建议应及时就医,并且联系社区医生。并且按照分级诊疗的方式及时转诊。就诊时注意首先尽量自我保护,不与外人接触,可通过交通工具,严重者救护车,最好自驾到医疗机构。
      五、食源性疾病
      夏季高温多雨,且正值暑期,外出旅行和聚会活动增加,各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风险随之增加。
      健康提示:
      (1)保持清洁,注意手卫生,交替处理生、熟食品过程中和餐前便后要洗手。盛放处理食物的器皿、刀具、抹布、砧板经常清洁消毒,保持干净,做饭做菜时砧板做到生熟分开。  
      (2)食堂和家庭采购食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
      (3)烹饪食物时要烧熟煮透,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如需食用,需彻底加热。
      (4)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
      (5)在外就餐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6)一旦发现肠道传染病或食物中毒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六、学生暑期安全
      期盼许久的暑假终于来了,在欢度暑假的同时,绝对不能放松“安全弦”。
      健康提示:
      (1)暑假期间,应谨慎出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确保交通安全。
      (2)夏季来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外出旅行要确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不私自下水游泳,不去池塘、水库、沟、河等情况复杂的水域游泳戏水,应前往有专业救生设施和人员的地方游泳戏水,下水前要做好热身,避免空腹或饱腹状态下游泳,家长应全程关注孩子的活动轨迹和状况,避免发生意外。
      (3)暑假正值三伏天,注意降温防暑,制定合理户外出游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出门应做好防护工作,注意遮挡,避免太阳直射。避免长期呆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用空调、风扇等降温。要少量、多次、充足饮水,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并注意饮食及休息。
      (4)暑假期间应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安全意识,不沉迷网络游戏,注意劳逸结合,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疾病。
   
来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