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吸虫病的易感季节是4-10月份
每年4-10月期间雨水多,气候温和,钉螺活动频繁,人们因生产、生活或户外游玩,可能经常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的机会相应增加。
2、每个人都是血吸虫病的易感人群
无论男女老幼、职业、种族,只要接触疫水,人人都容易感染血吸虫,接触疫水的次数越多,感染的可能性越大。
3、急性血吸虫病的主要症状有发烧、腹痛、腹泻等
接触疫水一个月左右如有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应引起警觉,千万别当成普通感冒而耽误了治疗时间,应及时到当地疾控中心(或血防机构)做相应检查。
4、不接触疫水是最有效防止感染血吸虫的方法
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血吸虫的直接原因是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疫水)。不接触疫水是避免血吸虫感染的关键。如因生产原因必须接触疫水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穿戴防护服、涂抹防护药膏等。
5、设有血防警示牌的地方,就是容易感染血吸虫的地方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当地血防机构会在有螺环境树立血防警示牌,提醒大家不要接触疫水,以防感染血吸虫。
6、血吸虫病人和病畜的粪便是传播血吸虫病的主要来源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血吸虫病人和病畜粪便排出体外,血吸虫虫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孵出毛蚴,毛蚴感染钉螺,钉螺逸出尾蚴,尾蚴侵入人畜体内,造成血吸虫病传播。
7、在疫水中短时间停留也有感染血吸虫的风险
血吸虫尾蚴钻入人或哺乳动物的皮肤非常迅速。实验发现,在20~25。C时,日本血吸虫尾蚴10秒即可侵入小鼠和家兔皮肤。因此,人、畜(兽)在疫水中停留时间再短,也有被感染的危险。除皮肤外,尾蚴也可经眼结膜、口腔、鼻黏膜侵入。
8、在血吸虫病流行区要提倡安全用水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有钉螺孳生的河、沟、溪、塘、湖等水中很可能有血吸虫尾蚴,由于血吸虫尾蚴也可从口腔黏膜侵入宿主体内,人畜饮用或接触有感染血吸虫的危险。因此,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活动时,提倡安全用水,如自来水或井水等。如无自来水或井水,常采取加热的方法杀死水中血吸虫尾蚴,一般需将水烧至60℃以上即可杀死尾蚴。
9、钉螺是传播血吸虫病的唯一螺类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血吸虫病必须经钉螺才能传播,没有钉螺则血吸虫病不能流行(传播)。钉螺个体小、壳高约10毫米、宽3-4毫米,外形成尖圆锥形。
10、血吸虫病的传播是由哪几个环节构成
血吸虫病的流行由以下五个环节构成:1.血吸虫病病人(病畜)的粪便排出血吸虫虫卵→2.虫卵在水中孵出毛蚴→3.毛蚴侵入中间宿主-钉螺→4.毛蚴在钉螺体内发育,逸出尾蚴→5.尾蚴钻入人畜体内,使人畜患上血吸虫病。如此循环,即造成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
(来源:江西寄生虫病防治研究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