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通常简称为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
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9~40℃)、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肌肉酸痛、头痛、寒颤、疲惫、呕吐、腹泻等症状。
流感是流行性疾病,在我国北方常见于秋冬季,通常流行开始于10月份,12月至来年2月是高发期。南方会有秋冬季和夏季两个流行高峰。
流感病毒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常见的为甲型和乙型流感。
流感病毒有哪几种?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4型,人流感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甲流全名为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可按照病毒颗粒表面的血凝素抗原(H抗原18种)和神经氨酸酶抗原(N抗原11种)的不同组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型,理论上可多达198个亚型。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甲型流感每年呈季节性流行,易引起大流行。
怎么判断自己得的是感冒还是甲流呢
我们平常感染的普通感冒,指以打喷嚏、咽痛、咳嗽、低热、头痛和不适为表现的一类疾病,通常症状轻微而且多数能够自己恢复。然而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颤、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能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能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甲流是如何传染的
甲流的感染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患病的人咳嗽、打喷嚏、说话喷出来的飞沫中带有的流感病毒是主要的感染源,尤其近距离接触者容易被传染,其传播距离甚至可达1.8米。
少部分是通过接触传播。比如共用餐具,或者触摸了带有流感病毒的物体表面然后再摸自己的嘴巴或者鼻子,就有可能使流感病毒入侵。
如果家里人得了甲流怎么保护孩子不被感染呢
1. 患者应前往医院明确诊断,如果确诊甲流,需要口服抗流感药物。
2. 患者应尽量避免与孩子接触。如果是孩子得了甲流,需要与其他孩子隔离开,有条件的话分开两个房间,家长接触孩子之前先洗手洗脸。
3. 佩戴口罩并每天更换。咳嗽和打喷嚏的时候用纸巾捂住口鼻,用完之后及时扔掉。
4. 勤洗手,特别是对着手咳嗽或打喷嚏之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搓手至少20秒后用流动水冲洗。
5. 尽量不触摸自己和孩子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病毒就藏在这些部位。
6. 在出现甲流症状时即开始采取以上隔离措施,直至症状消失后的48小时。
甲流要如何预防呢
流感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最有效的措施。由于流感疫苗所含成分会因当年流行优势株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可以降低接种者感染流感的风险或者减轻流感症状。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是优先推荐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
讲究卫生,勤消毒
讲究卫生,勤消毒:让孩子在家勤洗手,多喝水,保持良好规律的作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让孩子在饭前便后洗手,拿了脏东西之后立即洗手。家人外出回来应洗手,换衣之后再与孩子接触,减少病毒感染机率。孩子的餐具应定期灭菌消毒。除此之外,随着天气变化,及时为孩子增减衣服。让孩子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等均可以降低患流感的风险。
补充维生素
补充维生素。让孩子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促进代谢,提高免疫力。维生素能促进体内重要代谢,特别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C能增强皮肤和黏膜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平时注意教育孩子多喝水,饮食要有规律,不暴饮暴食。
减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
减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流感病原主要通过人们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闭塞的房间也会让细菌和病毒密度上升,增加病原传染机率。因此,室内要多开窗通风,家长也应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如不可避免应采取防护措施。若孩子已患病,发病期间停止来学校,避免传染他人。
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
近日我市流感疫情多发,各学校、托幼机构所应做好晨午晚检,加强消毒和通风。落实因病缺勤登记制度,及时发现病例。对于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的学生,应及时居家,安排好停课休息,避免其参加集体活动,待体温恢复正常且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方可返校上课。若流感样病例短期内异常增多,应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辖区疾控中心报告,经评估后可采取停课等措施。同时学校、托幼机构要加强健康教育,组织开展对师生员工的流感防控知识宣传,提高流感防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