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决定了摄取食物的种类,继而影响到营养素的利用。为了防治骨质疏松,大家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增加奶及奶制品的摄入。
奶制品(乳酪、酸奶)、深绿色蔬菜、坚果及豆制品等食物中的钙含量较为丰富。蔬菜中的钙含量比奶制品中的钙含量要低得多,因此,摄入更多的蔬菜才能满足每日需求。推荐从膳食中摄取尽可能多的钙,至少达到每日需求量的一半,必要时采取膳食与补充剂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得钙。此外,补钙的同时还应注意补磷。
2、减少浓茶、咖啡及碳酸饮料的摄入。
不要喝太浓的茶。茶叶中含有生物碱,可以促进人体钙的排出,同时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长期喝浓茶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健康成年人可适量喝咖啡,国际骨质疏松协会、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协会认为,每天的咖啡摄入量控制在3杯内为宜。此外,长期喝碳酸饮料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3、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
钙和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十分重要。维生素D能促进钙和磷酸盐在肠道吸收。建议绝经后的女性摄入维生素D 800单位/天,并适量补充元素钙。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食物有鱼类、鱼肝油、蛋类、蘑菇类。饮食中应该注意增加以上种类食物的摄取。另外要注意,虽然晒太阳可以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
4、采用科学的烹饪方式。
科学的烹饪方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钙流失。蔬菜中草酸含量较为丰富,草酸易与钙结合形成不溶性钙盐,降低钙的吸收率。因此,建议先用开水焯一下含草酸较高的蔬菜,让草酸溶于水后再进行烹饪。应适量控制盐的摄入,过多的钠会影响钙的吸收。在烹饪时,应控制盐的摄入,患有高血压的人或老年人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4克。同时,要避免生活中“隐形盐”的摄入。
(文章来源:无锡疾控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