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闷热的天气比较容易使犬类动物烦躁、冲动,即使平时温顺的宠物偶尔也会大发脾气,甚至出现攻击行为,再加上夏天人们穿着单薄,动物致伤事件更容易发生。夏季是狂犬病暴露的高发期,也是各地动物咬伤门诊最忙碌的季节,被宠物咬伤、抓伤的人数会明显增加。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R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毒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入侵人体,经外周神经系统,沿轴突向中枢神经系统“向心性”移行,最终引起发病,一旦引起发病,病死率达100%。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周~8周,极少数可长达1年以上。根据狂犬病临床表现特点,狂犬病分为狂躁型和麻痹型(哑狂犬病)两型。狂躁型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主要表现有: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常感觉,之后出现高度兴奋、恐水、怕风,阵发性咽肌痉挛和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流涎、吐沫、多汗、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等,逐渐发生全身弛缓性瘫痪,最终因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而死亡。
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对狂犬病毒易感,都可能作为人狂犬病的传染源,犬、猫、猪、牛、马及野生动物(蝙蝠、浣熊、臭鼬、狼、狐狸等)是主要传染源。人类对狂犬病毒普遍易感,接触狂犬病毒后影响发病的因素很多,如皮肤或粘膜受伤的程度、受伤部位、伤口的处理和预防性治疗措施是否及时规范等。
狂犬病重点在“防”。 伤口处理包括对每处伤口进行彻底的冲洗、消毒以及后续的外科处置。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用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清洗咬伤和抓伤的每处伤口至少 15 分钟。彻底冲洗后用稀碘伏、苯扎氯铵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消毒涂擦或消毒伤口内部。
II 级和 III 级暴露需要进行疫苗接种。但在接种时,需要根据提供疫苗的品种确定接种程序:
5针法程序:第 0、3、7、14 和 28 天各接种 1 剂,共接种 5 剂;
2-1-1程序:第 0 天接种 2 剂,第 7 天和第 21 天各接种 1 剂,共接种 4 剂(此程序只适用于我国已批准可以使用「2 1-1」程序的狂犬病疫苗产品)。
所有首次暴露的 III 级暴露者,以及患有严重免疫缺陷、长期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头面部暴露的 II 级暴露者均应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人源免疫球蛋白 HRIG 或马抗狂犬病血清 ERA)。
被动免疫制剂应尽早使用,最好在伤口清洗完成后立刻开始。如未能及时注射,在第一剂狂犬病疫苗接种后的 7 天内均可使用。
另外,对于暴露者,尤其是初次暴露者,完成一个标准化的全程暴露后预防,可产生可靠的抗体,使机体得到长时间的保护,同时,再次被咬伤后,根据情况加注疫苗即可。
被打过狂犬疫苗的狗咬伤要打人用狂犬疫苗吗?
我国属于狂犬病流行区,即使致伤动物曾被注射过疫苗,也要进行处理。
预防接种建议
暴露前预防免疫:推荐所有持续、频繁暴露于狂犬病毒高风险环境下的个体进行暴露前预防接种,主要包括接触狂犬病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兽医、动物驯养师、犬类屠宰人员等;推荐到狂犬病高危地区旅游的游客、居住在狂犬病流行地区的儿童应尽量接种。
暴露后预防免疫:II级和III级狂犬病暴露者为主要受种者,包括被狂犬、疑似狂犬、其它疯动物以及不能确定是否患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破损皮肤处者;开放性伤口、粘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唾液或组织者等。III级暴露者在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同时,需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建议尽量使用同一品种狂犬病疫苗完成全程接种;若无法实现,可使用不同品种的合格狂犬病疫苗完成后续接种。与其它疫苗接种有冲突时,优先保证暴露后狂犬病疫苗的接种。进行暴露后接种前,要按要求对伤口进行规范的清洗、消毒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