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返回上一页

结核潜伏感染者,距离结核病患者有多远?

发布日期:2022-01-12浏览次数:0

      一、什么叫“结核潜伏感染”?

      结核潜伏感染是宿主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尚未发病的一种特殊状态,免疫学检测阳性,但无活动性结核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结核菌存在于体内,但被机体免疫力所制衡,暂且乖乖按兵不动,不发病的带菌状态。
因此潜伏感染者不传染!不传染!不传染!

      二、感染≠发病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可通过咳嗽、喷嚏、咳痰等方式向外界播散大量包含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通常情况下,这些飞沫可在空气中停留数小时。在此期间,如果健康人恰好吸入了这些带菌飞沫,则有可能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接触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后的感染风险与患者的排菌量、排菌持续时间、接触密切程度以及接触者的防御反射和易感性等有关。5%的感染者会在近期发展成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剩下的95%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结核潜伏感染者。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1/4的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潜伏感染者在未来尤其是感染五年内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病例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当然,大部分结核潜伏感染者终身不会发病,5%的潜伏感染者会在日后由于自身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发展成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
      划重点:
      相信通过以上叙述,大家已经清楚了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得了结核病,也不会造成传染,但未来有一定风险会发展成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
      三、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感染,该怎么办呢?
      目前,有两种方法常用来检测结核潜伏感染:一种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另一种是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
 
     来源:上海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