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孕期干预服务
1.孕检
HIV感染存在无症状潜伏期,由于没有特异性症状,有些孕妇可能感染了HIV却不知道。妇女在怀孕后,应在孕早期进行产前检查,并在接受初次孕产期保健服务时就进行HIV检测,明确自己的感染状态。HIV感染孕妇的及早诊断对于预防母婴传播至关重要,大多数感染HIV的婴幼儿都是由于母亲没有发现自己处于感染状态而未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而感染的。
2.抗病毒药物应用
对于感染了HIV的孕妇,相关医疗机构会提供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按照专业医生提供的建议,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案,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相关医疗机构还会提供安全性行为指导、感染症状和体征监测、营养支持、心理支持、性伴告知与检测等服务。孕产妇一旦发现HIV感染,听从医嘱、及早用药、按时服药,是预防母婴传播传播能否成功的关键。
第二部:分娩时干预服务
1.安全助产
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确定分娩机构,及时到助产机构待产。HIV感染不是剖宫产的指征。若孕晚期病毒载量过高,可以选择择期剖宫产,降低新生儿感染风险。
分娩时,医生会尽量避免会阴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宫内胎儿头皮监测等可能增加母婴传播风险的损伤性操作,保护胎儿。
2.新生儿保护
新生儿出生后,医生会及时使用流动的温水进行清洗,用洗耳球清理鼻腔及口腔粘膜,缩短新生儿接触母亲血液、羊水及分泌物的时间,同时避免损伤皮肤和黏膜,保护新生儿,最大程度降低新生儿感染的风险。
第三部:产后干预服务
1.婴儿预防用药
婴儿出生后,妇幼保健机构会提供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按照专业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尽早(6~12小时内)给婴儿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HIV感染预防。
2.喂养指导
医务人员会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家人进行婴儿喂养方式的可接受性、知识和技能、可负担性、可持续性等条件的综合评估,并给予技术指导。提倡人工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对于不具备人工喂养条件而进行母乳喂养的家庭,喂养期间母亲应坚持抗病毒治疗,降低婴儿感染的风险,母乳喂养时间最好不超过6个月。
3.婴儿检测与随访
相关医疗机构会在婴儿满1、3、6、9、12、18月龄时,分别进行随访和体格检查。观察有无感染症状出现。根据《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应对婴儿在其出生后6周和3个月(或其后尽早)采血进行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家长应配合医务人员接受随访和检测服务。
如果婴儿6周早期诊断检测结果为阳性,则需要尽早采集血样进行第二次早期诊断检测。如果两次不同时间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则报告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检测结果阳性。
未进行婴儿早期诊断检测或婴儿早期诊断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儿童,应于12、18月龄接受HIV抗体筛查及必要的补充试验,以明确艾滋病感染状态,判断预防母婴传播是否成功。
(信息来源:艾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