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最好的运动是“走路”
医生:走路是人类最自然的运动,同时多项研究也明确指出,走路在防病、抗癌、长寿方面功效突出。
1、减少心血管发病率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周步行大于或等于4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比每周步行小于1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心血管发病率减少69%,病死率则减少73%。
2、有助于降低血糖
专家介绍,走路对于糖尿病也有益处,运动作为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之一,有人把健步走比喻成有降糖作用的“散步药丸”。当人体的血糖升高时,需要依靠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骨骼肌功能,改善心理状态,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等。
3、有助于健骨补钙
研究表明,如步行、跑步等承重运动比游泳这种非承重运动骨骼钙的沉积率高。建议除了多喝牛奶外,还要养成运动的好习惯。相对于一瓶瓶的补钙剂来讲,走路是个经济方便的保钙运动。
4、能预防老年痴呆
步行不但能锻炼人的身体,还能锻炼大脑。因为走路时需要更多的氧气,可以全面调动我们的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激发大脑活性,使大脑更加清晰灵活。
不同走路姿势,不同功效
1调理防便秘——扭着走
如果每天走500米“一字步”,可以大大减少患便秘的风险,特别是促进肠胃的蠕动,加速营养的吸收和废弃物的排出,对防治便秘有比较好的效果。
在健步走的过程中,加大腰和胯部的转动,让身体在行走中有节奏地扭动起来,可以促进排便,防止便秘,减少直肠癌的高发。
2减腰围肚子——敲着走
如果你的肚子软软的,而且还有“救生圈”,走路时不妨两只手敲打左右两侧腰部,每天坚持半小时,对控制腰围有帮助。
3降低“三高”—— 击掌走
吸烟、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但人们普遍重视不足。长时间或长距离的走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专家倡议日行万步,“走”出健康来。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唯一能终身坚持的锻炼方式,并且是一种最安全的运动方式。
击掌走:一边步行一边击掌,有利于上肢肌肉的收缩与运动。上下肢互相配合,更能增加糖与脂肪的消耗。
4锻炼腰肌群——螃蟹走
学螃蟹侧行,要让身体重心随时伴着交叉足移换,两手按步伐自如地扭动。注意保持节奏感。这种走法有益于锻炼腰肌和臀部肌群的肌力,加强髋、踝关节的灵活性,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
医生:步行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即便是同一个人,由于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也常有变化,所以步行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哦~
(来源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