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返回上一页

地方性氟中毒防治

发布日期:2021-04-08浏览次数:0

        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人体通过饮水、空气、食物、茶等介质摄入过量氟而导致的全身性慢性中毒病变。地氟病是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因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过量氟引起的氟中毒不属于地方性氟中毒范畴。
        氟主要侵犯骨组织,包括氟斑牙和氟骨症,是地方性氟中毒的特征性损害。
        氟斑牙又称“斑釉症”,可见牙齿釉面呈白垩色条纹或斑块;釉面出现黄棕色至棕黑色着色;也可因釉质缺损而在釉面出现凹坑。氟斑牙发生后终生不退,轻者影响外观和美容,重者影响咀嚼及消化功能。
        氟骨症是以颈、腰和四肢大关节疼痛、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以及骨和关节X射线征象异常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骨病。
        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通过饮用高氟水而引起,是我国地方性氟中毒最主要的病区类型,分布非常广泛,除上海市和海南省外,其他各省份均有病区分布。
        燃煤型氟中毒病区:当地饮水含氟量一般在0.5mg/L以下,但使用的煤,包括普通块煤、石煤、煤泥等含氟量高,加之当地农户习惯使用敞炉灶取暖、做饭、煮饲料、烘烤食物,致使燃煤排放氟化物严重污染室内空气和贮存的食物,人体长期摄入过量氟引起氟中毒。该类型氟中毒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及其以南的边远山区,涵盖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和广西等省份。
        饮茶型氟中毒病区:这类病区的特点是饮水氟和粮食、蔬菜氟含量不高,也没有明显的氟工业污染。高氟砖茶和特殊的饮食砖茶习惯(奶茶、酥油茶、砖茶水等)是导致病区居民氟摄取过量而发生氟中毒的原因。该类型氟中毒病区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等有长期饮用砖茶习惯的地区。
        预防措施:预防和控制地氟病的根本措施就是控制氟源,减少摄氟量。不同类型的氟中毒由于病因不同,所以防治办法也不太一样。针对于饮水中氟含量过高引起的饮水型氟中毒,可以通过改水的办法进行降氟,可以改换水源,也可以是饮水除氟。对于敞炉敞灶烧煤而引起的燃煤型氟中毒,主要防治办法是烧煤的时候必须保证炉灶要有烟囱和炉盖,保证煤烟能排到室外,同时采用避免煤烟污染的方式干燥和储存食物,并养成烹调前淘洗食物的习惯。而对于长期大量喝砖茶而导致的饮茶型地氟病,主要的防治办法就是不喝劣质的砖茶。
        氟斑牙的治疗:临床上根据氟斑牙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轻度及以下的氟斑牙白垩变和着色较轻,无釉质缺损,对牙齿的美观和功能影响较小,一般情况下可以不予处理。中度和重度氟斑牙的着色和缺损比较严重,影响了牙齿美观,甚至导致牙齿缺损和断裂。可采用漂白法和修复法给予对症治疗,依据患者病情,这两种方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配合使用。
        氟骨症的治疗:氟骨症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清,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及治疗药物。临床氟骨症的治疗主要是减轻痛苦、对症处理,同时提 高膳食营养。重症患者则需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