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
返回上一页

西尼罗病毒病

发布日期:2014-01-07浏览次数:0

一、概述
      西尼罗病毒病是由西尼罗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鸟是该病毒的贮存宿主,通过蚊子为媒介进行传播。近年来发生在欧洲和北美的温带区域,对人和动物的健康构成了威胁,这种病严重的危害是使人和马患上致命的脑炎,使鸟,鸡等死亡。 人类感染西尼罗病毒后并不互相传播,通常为隐性感染,大部分感染者症状轻微,呈现感冒或腹泻症状等,对于老年人和儿童可能引起高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甚至引起死亡。
二、流行史
      西尼罗病毒最初是1937年从乌干达西尼罗地区一名发热的妇女血液中分离出来而被发现,因此得名为西尼罗病毒.1950年埃及描述了该病的生态学特征;1957年以色列发生了暴发流行,首次注意到此病毒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关,被认为是引起老年人严重的脑膜脑炎的原因;1960年埃及和法国首先注意到该病毒可导致马发病.1950年以来,该病毒一直在非洲,中东和地中海沿岸国家流行,未引起重视.1996年该病毒袭击了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造成大约400人发生脑炎,近40人死亡的危害,使得这种被忽视的状况迅速得到转变.1999年7~9月在俄罗斯南部发生了范围广泛的流行,近1000人发病,至少40人死亡.近5年(1996~2000年),捷克从14匹马中分离到病毒,意大利从78匹马中分离到西尼罗病毒.1999年7~10月,在纽约和邻近洲人,马,野鸟和动物园鸟间发生的一次暴发流行,结束了西半球无人和动物间感染报道的历史。
三、病原学
      病原学西尼罗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热病毒属,与乙型脑炎,圣路易脑炎,黄热病,登革热,日本脑炎,丙型肝炎等病毒同属,有囊膜,单链线形核糖核酸,RNA为正链,约有10000~11000个碱基对,具有感染性.电镜下该病毒呈中等大小,直径21nm~60nm,圆形颗粒,对有机溶剂,紫外线敏感.
四、传染源
      鸟是该病毒的贮存宿主,是主要传染源,目前已查明有70多种鸟与传播该病毒有关,其中有些鸟的死亡率很高,如乌鸦,大乌鸦,喜鹊,蓝鸟和灰鸟,但鸟的种类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亦应该是该病毒的传染源,但还未得到证实.血清学检查提示,在一次流行中,有很多隐性感染者但只是轻微症状或无症状.
五、主要传播途径
      现已从很多种蚊子中检测到了该病毒:如伊蚊,按蚊,Coquillettidia(1),脉毛蚊,Deinocerites ,Ochler0tatus ,Orthopodomyla ,鳞蚊,蓝带蚊.蚊子自感染鸟类吸取含有病毒的血液后,病毒在蚊体内经过10~14天,病毒便存在于蚊子的唾腺中,可以经由叮咬其他动物或人类而传播病毒,病毒进入动物或人的血液后,会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引发脑炎.人类,家禽与鸟类之间无法直接传播.研究者在越冬的蚊子体内发现了西尼罗病毒.根据欧洲和中东的经验,提示病毒通常沿着鸟迁移的路径而传播到新的地方.
六、临床表现
      人类感染西尼罗病毒后并不互相传播,通常为隐性感染.潜伏期为3~15天.大部分感染者症状轻微,伴有发热,头痛,喉咙痛,背痛,肌肉疼痛,关节痛,疲劳,结膜炎,皮疹,淋巴结肿大,纳差,腹痛,腹泻及呼吸道症状等.对于老年人和儿童可能引起高热(≥40℃),剧烈头痛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如颈项强直,昏睡,昏迷,抽搐,麻痹等,甚至引起死亡。大多数死亡病例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