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马尔堡出血热是由来自与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病毒同一科的一种病毒引起的严重高致命性疾病,这些病毒属于已知感染人的最烈性病原体,有能力引起剧烈暴发,具有高病死率。起病急,高热、严重头痛和肌肉酸痛、无痒皮疹,迅速呈现重度虚弱貌,大多因严重出血而死亡。尚未查明该病毒的动物储主或其它环境源,人际传播需要与患者极其密切的接触。目前尚无疫苗或有效治疗。
二、病原体:丝状病毒科马尔堡病毒。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携带病原体的人或动物。病毒的自然储主未知。
传播途径:该病毒的人际传播需要与患者极其密切的接触。接触具有高病毒浓度的血液或其它体液(粪便、呕吐物、尿、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尤其当这些液体含有血液时,可产生感染。通过受感染精液传播可在临床痊愈之后长达7周发生。
通过偶然接触的感染被认为极其罕见。偶然接触者的低传播率表明,如果确实发生,经过呼吸道的空气传播是无效的。传播不会在潜伏期发生。
在伴有出血表现的疾病严重发作阶段,患者看来最具传染性。与严重患者在家庭或医院照护期间密切接触以及某些丧葬习俗是常见的感染途径。通过受污染的注射设备或通过针头扎伤传播与较严重疾病、迅速恶化以及可能较高病死率有关。
潜伏期:3至9天。
易感性:所有年龄组均易受感染,但大多数病例发生在成人中。在安哥拉的本次暴发之前,儿科病例被认为极为罕见。在以往有记录的1998年末至200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生的最大一次暴发中,只有12个病例(8%)为5岁以下儿童。
四、临床特征
由马尔堡病毒引起的疾病突然开始,伴有严重头痛和严重不舒服。肌肉酸痛是一个常见特征。
通常在发病第一天出现高烧,随后逐步迅速虚弱。约在第三天开始出现严重水样腹泻、腹痛和抽筋、恶心和呕吐。腹泻可持续一周。这一阶段患者的外貌已被描述为显示“象鬼一样的”憔悴、眼睛深陷、面部无表情以及极度无精打采。在1967年欧洲暴发中,不发痒的皮疹是在症状出现后2天至7天在大多数病人中注意到的一个特征。
许多患者在5天至7天内出现严重出血表现,并且致命病例通常出现某种形式的出血,经常是多个部位出血。在呕吐物和粪便中发现新鲜血液通常伴有鼻、牙龈和阴道出血。静脉穿刺部位的自发性出血可能特别棘手。在疾病的严重阶段,患者持续出现高烧。涉及中枢神经系统时可导致错乱、容易发怒和攻击行为。偶尔报告在疾病的晚期(第15天)发生睾丸炎。
在致命病例中,死亡通常发生在症状出现之后8至9天,一般在此之前出现严重失血和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