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媒体疫情信息动态监测
第二十三期
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年12月1日-2017年12月15日
目 录
一.霍乱—肯尼亚
从2017年1月1日至11月29日,肯尼亚卫生部向世卫组织共报告了3967例实验室确诊和可能病例,含76例死亡(病死率=1.9%)。在报告病例中有596例得到实验室确认。从2017年1月1日至11月29日,肯尼亚47个县中有20个(43%)报告出现病例。截至11月29日,七个县继续发生活跃性霍乱疫情(Embu、Garissa、Kirinyaga、Mombasa、内罗毕、Turkana和Wajir)。2017年在肯尼亚发生的霍乱流行病学特征是,受影响社区的传播不断,加上难民营和机构内或大型集会活动期间出现的疾病暴发。社区内持续传播占全部病例的大约70%,大部分病例来自首都内罗毕县。难民营内的传播主要发生在Garissa和Turkana县,约占报告总数的23%。两个县都设有大型难民营,即Dadaab和Kakuma难民营。这些难民营的难民来自目前正在经历突发复杂状况和大规模霍乱疫情的国家。百分之七的病例发生在机构内和大型集会期间,一些人受到点源感染。该国每年都发生霍乱疫情;然而,大约每五到七年就有一次大规模周期性流行,每次持续两到三年。
该国已启动国家工作队来协调疫情应对活动。自2017年1月以来,世卫组织和其他合作伙伴一直为该国的疫情控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国家应对计划制定后,世卫组织和其他合作伙伴支持该国扩大监测、病例管理和社会动员等疫情应对活动。除扩大与饮用水、卫生设施和个人卫生有关的活动外,还改进了食品卫生标准并促进了安全食品操作。由此使霍乱病例数出现下降。
世卫组织风险评估:尽管报告病例数有所下降,但疫情似集中发生在两种主要环境中。首先是难民营,尤其是在Kakuma和Dadaab,二是在人口众多的首都内罗毕县。考虑到第一种情况下的过度拥挤状况和保健获得性方面的限制,以及第二种情况下的较高人口密度,这两种情况都令人担忧。这可能使疫情蔓延到其它地区。此外,既往疫情表明,已在近期开始的雨季往往会出现病例上升情况。 此外,各种身体、社会、政治和环境因素会增加该国人口对霍乱疫情的脆弱性和易感性。这包括在非洲之角发生的地区性干旱、冲突和不安全状况,以及本国国内存在,以及从索马里和南苏丹冲突中逃离过来的人们造成的流动加剧情况。总体而言,目前在国家一级的疫情风险被评估为较高,在区域和全球一级的风险较低。
二.霍乱—赞比亚
2017年10月6日,赞比亚卫生部长宣布在首都卢萨卡发生一起霍乱疫情。自2017年9月28日至12月7日,从疫情开始以来共报告发生了547例病例,包括15例死亡(病死率为1.8%)。最初暴发期为9月28日到10月20日。2017年10月21日至11月4日,每周报告的病例数不足5例。然而,从2017年11月5日起,病例数出现上升,自11月26日开始的一周内,共报告发生136例病例。霍乱疫情最初始于Chipata街道,并于2017年10月9日前后蔓延到了Kanyama街道。疫情从卢萨卡市西侧的城郊乡镇蔓延到东侧的Chelstone街道,在该街道报告发生了一例病例。截至12月7日,受影响街道包括Chipata、Kanyama、Chawama、Matero、Chilenje和Chelston。目前有62例病例正在Chipata、Kanyama、Matero和Bauleni霍乱治疗中心接受治疗。三分之一病例为五岁以下儿童,三分之二是五岁以上的人。共开展了282次快速诊断检测,其中230次为阳性。在310个培养检测中,53个为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48个来自Chipata,4个来自Kanyama,另一个来自Bauleni)。所有街道的水质监测工作正在进行中,对Kanyama、Matero和Chipata采取了强化监测活动。迄今获得的结果显示,将近42%的受检水源受到粪大肠菌群或大肠杆菌污染。#p#分页标题#e#
目前正在采取以下公共卫生措施:卫生部正与世卫组织和其他合作伙伴联手控制疫情。为管理病例,在Chawama、Chipata、Kanyama、Matero和Bauleni街道设立了五个霍乱治疗中心。到目前为止,共有441例病例得到成功治疗并出院。已更新霍乱疫情指南和标准操作程序,并告知卫生工作者。卢萨卡地区的机构继续开展主动监测、健康教育、氯剂发放、接触者追踪和环境卫生监测。地方当局与卫生部合作,开始关闭受污染的供水点,并开展饮用水、卫生设施和个人卫生(WASH)干预,以改善受影响地区的供水情况。这包括提供家用氯剂,进行坑厕消毒、水箱安装、净水器安装,以及强化水质监测。卢萨卡市议会已经将Kanyama和Chipata作为优先地区强化垃圾收集和清理化粪池工作。
世卫组织风险评估:目前这一疫情正发生在赞比亚最大城市卢萨卡。受到主要影响的街道(Chipata和Kanyama)人口密集,供水和卫生基础设施欠佳,这可能利于疾病传播。疫情传染源与受污染的水供应、受污染的食物、卫生设施欠佳和不良卫生习惯有关。雨季来临,加上供水和卫生设施欠佳,这都增加了卢萨卡和该国其他地区的疫情发生风险。作为防范活动的部分内容,应当为霍乱应对提供充足的物品供应。赞比亚接收了邻国约6万名难民(截至2017年9月)。很大一部分难民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且大都居住在距离卢萨卡逾1000公里的Nchelenge难民营。难民的涌入导致定居点拥挤不堪,在住房、保健和饮用水、卫生设施和个人卫生方面具有很高的需求。大多数难民的健康状况较差,特别是儿童;因此,疫情发生风险很高。接收地点的卫生设施存有挑战。鉴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安全局势,预计还会有更多难民涌入。
世卫组织建议:世卫组织建议在霍乱治疗中心适当并及时地管理病例。控制霍乱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在受影响社区增进获得饮用水和卫生基础设施,并改善卫生和食品安全做法。口服霍乱疫苗也可用于疫情控制。应提供重要的公共卫生宣传信息。根据目前就这次疫情获得的信息,世卫组织并不建议对赞比亚采取任何旅行和贸易限制措施。
(来源:WHO官网2017年12月11日)
三.学校结核疫情
上海市日前通报一所职业卫生学校发现13例肺结核病例。而不久前,湖南省桃江县第四中学发生群体性肺结核事件。接连发生的校园结核病疫情引起人们对学校卫生、学生健康问题的担忧。
桃江事件发生后,多位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学校结核病多发有其内在原因——学校人群密集,一旦有病例出现,传播风险高。发生疫情的桃江四中高三年级某班,其人数近百;考试压力让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经常熬夜,体质下降,疾病乘虚而入。
上面的分析确实有道理,但同时也应看到,相关部门并非不了解这些危险因素,而且已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比如,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今年7月发布了《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要求加强教室、宿舍、图书馆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坚持晨检,重点了解学生是否有咳嗽、咳痰、发热等可疑症状,如若发现应及时上报等。但为何仍未与疫情“绝缘”?
校园结核病疫情多发的深层次原因,是应对疫情的管理和协调存在效能低下问题、人力等投入不足问题以及有待完善的法律法规。
目前,法律法规虽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但对惩戒主体尚不清晰,导致处罚措施的效力也大打折扣。比如,《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对未履行义务的惩戒措施较为模糊,只在《规范》的结尾处称:“对报告不及时、疫情处置不力等原因造成疫情扩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谁来问责?由谁来判定是否属于报告不及时以及疫情处置不力?这些问题如不明确,就可能出现一旦发生问题部门相互推诿的情况。
投入不足也是当下校园结核病疫情接连发生的重要诱因。《学生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寄宿制学校和600人以上的学校应设立卫生室,并按照不低于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但从目前看,学校卫生室、校医的配备严重不足,“校园健康守门人”的缺口较大,主管学校的结核预防人员往往身兼多职,工作中缺乏热情和主动性,使得疫情发现和控制不及时。
此外,法律法规尚未对班级人数等作出明确规定,比如桃江事件中发生疫情的班级人数近百,成为疫情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年高发的疫情没能得到有效控制,相关部门应该反思。
(来源:健康报 2017年12月12日)
四.白喉—孟加拉国
无国界医生组织报告,从2017年11月3日至2017年12月12日,在孟加拉国科克斯巴扎尔流离失所的罗兴亚人中共报告发生了804例白喉疑似病例,含15例死亡。2017年11月10日,科克斯巴扎尔一家无国界医生组织诊所作出了首例疑似病例报告。73%的疑似病例年龄小于15岁,女性占60%(有1%的病例未报告性别)。在报告发生的15例白喉疑似病例死者中,有14例为15岁以下儿童。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在本地社区报告出现白喉病例。
自2017年8月以来,来自邻国缅甸的逾64.6万人聚集在人口密集的难民营和临时安置点,难以获得清洁饮用水、卫生设施和卫生服务。一个由孟加拉国卫生和家庭福利部领导的多机构白喉特别工作组在为流离失所者提供临床和公共卫生服务。世卫组织从突发事件应急基金调集了300万美元,用于支持孟加拉国的基本卫生服务。世卫组织正与卫生当局合作,为7至15岁儿童提供破伤风白喉联合疫苗,为6周龄至6岁儿童提供五价疫苗(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乙型流感嗜血杆菌和乙型肝炎)和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世卫组织和合作伙伴正在最后确定基本药物和用来支持应对活动的必需品清单。印度血清研究所捐助了用于应对工作的30万剂五价疫苗。
世卫组织风险评估:科克斯巴扎尔的当前疫情变化很快。迄今为止,所有疑似病例都发生在流离失所的罗兴亚人中间,他们住在条件困难且拥挤的临时安置点。尽管白喉疫情的发生表明总体人群疫苗接种率低,但很难对流离失所的罗兴亚人中含有白喉类毒素的疫苗接种覆盖率作出估计。孟加拉国现有疫苗接种数据表明,含白喉类毒素疫苗的覆盖率很高。但是,尚无法排除蔓延到当地人的可能。世卫组织认为,在国家一级的传播风险适中,在区域和全球一级较低。#p#分页标题#e#
世卫组织建议:按照世卫组织指南对白喉疑似病例及时作出临床处理。指南内容包括使用白喉抗毒素和适当抗生素以及落实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诸如幼儿、白喉病例密切接触者和卫生工作者等高危人群应优先获得疫苗接种。协调有序应对和社区参与可以降低进一步传播风险,并有助于控制疫情。
(来源:WHO官网2017年12月13日)
急传科
20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