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媒体疫情信息动态监测
第六期
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年03月16日-2017年03月31日
目 录
一 球广西新增4例H7N9病例 今年累计报告17例
广西近日又新增报告4例H7N9病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7日通报,今年以来,广西共报告H7N9病例17例。
今年2月以来,广西南宁、桂林、玉林、柳州、百色、梧州、河池等地均报告了H7N9病例。截至3月14日,广西报告H7N9病例13例,其中4人医治无效死亡。
根据广西卫生计生委17日的通报,3月10日—16日,广西共报告7例H7N9病例,其中柳州市报告2例,河池市报告5例,7例均收治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今年以来,广西已累计报告H7N9病例17例。
中新网记者了解到,今年广西报告的17例H7N9病例中,河池市报告5例,成为目前广西报告H7N9病例数最多的城市。
针对当前疫情形势,3月16日,河池市市长唐云舒主持召开有关会议研究部署H7N9疫情防控等工作。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防控责任,切实采取联防联控措施,切实形成信息及时互通、工作有效支撑、疫情处理“三同时”、防控措施连环相扣的防控格局。同时,开展对外部环境的采样监测和消杀灭工作,做好活禽市场管控。
广西疾控专家提醒民众,目前仍处于H7N9疫情高发季节,不吃病死的家禽,不从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不食用无检疫证明的禽、畜肉。如果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感冒症状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近期是否有活禽接触史,以便医生及早诊断和用药。
(发布时间:03/20/17 来源:WHO)。
二 广东报告3例H7N9病例 2人死亡
广东卫计委17日发布最新H7N9疫情报告,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统计,3月10日零时至3月16日24时,广东报告H7N9病例3例(清远2例,深圳1例),其中死亡2例(深圳、清远各1例)。
根据广东省疾控中心监测结果,第10周在广东全省21个地市69个禽类市场环境抽样检测847份标本,其中H7亚型阳性样本32份,样本阳性率为3.6%(32/847),与上周相比下降(上周8.3%)。
专家提醒,目前仍处于H7N9疫情高发季节,H7N9病死率高达30-40%,市民应继续保持警觉,做到“两避免、两及早”:尽可能避免到有活禽售卖的市场;尽可能避免接触活禽;出现发热、咳嗽、头痛、全身不适等呼吸道症状,要及早到医疗机构就诊;发病前若接触过活禽,或到有活禽售卖的市场要及早告诉医生。 (发布时间:03/20/17来源:WHO)
三 浙江义乌检出一例输入性恶性疟 病情已有效控制
浙江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7日披露,该局从安哥拉来浙江义乌经商的外籍入境人员中检出1例输入性恶性疟。目前,该名安哥拉籍人员已经移交给浙江省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据悉,该名安哥拉籍人员3月6日从广州白云机场入境,到浙江义乌采购商品。3月20日起,该名安哥拉籍人员开始反复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自行服用退热药物后无明显效果。3月23日该人员主动至浙江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保健中心(以下简称“保健中心”)咨询。
保健中心工作人员马上采集了该名安哥拉籍人员血样,在血涂片镜检中未找到疟原虫,快速检测为弱阳性。但保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认真仔细分析后,仍怀疑其疟疾的可能性较大,随即采取更先进的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为恶性疟阳性,并排除了其感染黄热病的可能性。随后,该名安哥拉籍人员被移交至浙江省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了解到,恶性疟在中国较为少见,高发于非洲热带地区。此种由恶性疟原虫感染所致的传染病,常以畏寒、发热、头痛为首发症状,并发症多,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目前,浙江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开展输入性黄热病、疟疾等传染病免费检测,一旦外商出现发热等症状,可第一时间向保健中心咨询和寻求帮助。#p#分页标题#e#
(发布时间:03/28/17 来源:北京晚报)
四 上海口岸检出中国首例库波热病毒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4日披露,该局对1例来自安哥拉疑似感染黄热病中国籍人员的样本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检出了库波热病毒(Ekpoma virus)。该病毒为中国首次检出,全球第2次发现。
据了解,库波热病毒(Ekpoma virus)是2015年在西非尼日利亚新发现的病毒,分1型(EKV1)和2型(EKV2)两个亚型,主要感染牛,媒介为库蠓,全球仅有1次报道。同时该病毒与另外一种引起出血热病死率高的下刚果热病毒(Bas-congovirus)高度同源,且因病例少,病源生物形状不明。
2017年1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境外传染病监测哨点报告一名来自安哥拉的疑似感染黄热病人员即将回国治疗。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立即启动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对入境该名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采集样本检测。
经上海检验检疫局卫生检疫中心实验室与广东局P3实验室检测比对,均排除了黄热病毒、裂谷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登革病毒、疟原虫等多种虫媒病原体感染和甲乙型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病原体感染。
为进一步查明发热原因,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联合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运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分析发现一片段序列与库波热病毒(Ekpoma virus)同源性高达96.5%。其后联合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赶赴南通,开展后续追踪调查,采集样本进行了全基因测序,于2月21日得到病毒全基因组。该病毒基因组全长为12639bp,经序列比对,发现与尼日利亚的库波热病毒2型(EKV2)同源性为96%。进一步做病毒序列进化树分析,最终确认该病毒为库波热病毒(Ekpoma virus)。
此次案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病毒在体内携带时间长达3周以上,而在中国存在该病的传播媒介——库蠓,且分布种类多、地区广,需要对其分布和携带病原情况开展进一步的调查。今后,检验检疫部门将进一步关注其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机制的研究。目前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根据库波热病毒(Ekpoma virus)基因序列,建立了相关快速检测方法,为该病毒病的防控和诊断试剂的研发打下基础。
近年来,国际重大疫情频发,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不断优化口岸检疫模式,与上海市卫计委、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各口岸部门等单位通力合作,不断完善“疫情风险评估、口岸检疫查验、实验室检测、后续追踪”全链条口岸防控体系,持续提升上海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在口岸疫情防控和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布时间:03/28/17 来源:WHO)
急传科
20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