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疫情动态
疫情动态
返回上一页

国内外媒体疫情信息动态监测---第五期

发布日期:2017-03-21浏览次数:0

国内外媒体疫情信息动态监测
五期


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0301-2017年0316
 
   


 黄热病—巴西 1
 湖南新增一例恶性疟疾确诊病例 3
 广西新增4H7N9病例 今年累计报告17 3
 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中国 4

 黄热病—巴西

        从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2月22日,在六个州(巴伊亚、圣埃斯皮里图、米纳斯吉拉斯、北里约格朗德、圣保罗和托坎廷斯)共发现了1336例黄热病感染病例(292例确诊、920例疑似、124例排除病例),包括215例死亡病例(101例确诊病例、109例疑似病例、5例排除病例)。确诊病例病死率为35%,疑似病例病死率为12%。迄今为止,大多数(86%)确诊病例为男性,其中约81%患者的年龄在21岁至60岁之间。
        从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2月22日,共报告了883起非人类灵长目动物流行病例,其中337起经实验室确认或通过流行病学联系确认为黄热病。在联邦区和阿拉戈斯、巴伊亚、戈亚斯、圣埃斯皮里托、马托格罗索、米纳斯吉拉斯、巴拉那、伯南布哥、北里约格朗德、南里约格朗德、圣卡塔琳娜、圣保罗、塞尔希培和托坎廷报告发生了动物疫情。
公共卫生反应
        巴西联邦、州和市级卫生管理部门采取了若干疫情应对措施,包括:   
        卫生部协助州和市卫生秘书开展人间、媒介和兽疫监测,加强卫生保健服务和风险沟通。
        开展媒介控制活动,包括环境卫生和在空间应用杀虫剂,同时利用幼虫指数快速伊蚊试验评估伊蚊侵染率。
        位于贝拉蒙巴拉的Evandro Chagas研究所和里约热内卢的FioCruz等国家参比中心正在支持与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目动物病例确认以及昆虫学调查有关的现场行动。
        在高风险城市开展挨门挨户和固定站点计划免疫活动。卫生部向米纳斯吉拉斯(550万)、圣埃斯皮里图(250万)、圣保罗(275万)、巴伊亚(90万)和里约热内卢(8.5万)共累计发放了1250万剂黄热病疫苗。  
        为支持巴西卫生当局的应对工作,泛美卫生组织启动了一个活动管理专门机构,该机构将与世卫组织总部携手工作。此外,泛美卫生组织总部和驻巴西国家办事处的技术专家已部署到位,协助开展业务、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收集和信息管理方面的协调工作。
世卫组织风险评估
        报告病例数量不断上升,在更多的州发现黄热病流行,以及在以前未被认为存在黄热病传播风险的地区出现兽疫,这些情况表明疫情地理范围已有扩大之势。虽然巴西卫生当局为控制疫情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公共卫生措施,包括大规模疫苗接种运动,但一些高风险人口散居在偏远地带。因此,预计近期将会不断发现新病例。
        到目前为止,在出现实验室确认黄热病人间病例的三个州并没有发现存在埃及伊蚊传播的证据;然而,这三个州的城市中心昆虫学指数较高,足以维持虫媒病毒传播,这通过2016年年底记录发生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疫情得到了证明。
        在与阿根廷、巴拉圭和玻利维亚接壤的有关州的农村地区存在可疑兽疫报告问题令人关切,因为黄热病传播的有利条件和疫苗接种覆盖率欠佳问题可使疫情蔓延到上述一个或多个国家。对这些国家输入病毒就有可能引发黄热病大流行。
        鉴于情况不断变化,并考虑到未来几个星期前来参加狂欢节的游客可能在主要城市的周边游玩,因此不能排除疫情在巴西国内进一步出现蔓延。同样,尚不能正式排除出现国际传播的风险,但目前认为这种风险很低,仅限于从受影响地区返回的未接种疫苗的旅行者。出现病毒血症的返乡旅行者可能对黄热病当地传播循环的形成带来风险,而这主要涉及存在传播媒介的地区。
世卫组织建议
        对计划访问巴西黄热病传播风险地区的旅行者的建议包括:至少在旅行前10天接种黄热病疫苗,采取措施避免蚊虫叮咬,了解黄热病的症状和体征,鼓励在旅行期间和在从黄热病传播风险地区返回时(尤其是回到存在黄热病传播媒介的国家时)寻求卫生保健服务。
       根据目前获得的关于这一事件的信息,世卫组织秘书处并不建议对巴西采取旅行和贸易限制措施。
(发布时间:03/14/17来源:WHO) #p#分页标题#e#

 湖南新增一例恶性疟疾确诊病例

        湖南省疾控中心通报,我省近日新增一例恶性疟疾确诊病例。该患者为近年来我省报道的年龄最大的恶性疟疾患者。目前,患者正按照国家疟疾治疗方案接受治疗,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症状逐渐减轻。
        患者为男性,76岁,长沙某单位退休职工,赴加纳探亲,停留40余天后,于2月27日回长沙,3月3日首次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后诊断为疟疾,经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后,确诊为恶性疟疾。
        疟疾的主要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如不及时救治,有可能因病情延误而危及生命。
专家表示,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 如必须在户外作业,可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防蚊叮咬;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
(发布时间:03/15/17  来源:长沙晚报)。

三 广西新增4例H7N9病例 今年累计报告17例

        广西近日又新增报告4例H7N9病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7日通报,今年以来,广西共报告H7N9病例17例。
        今年2月以来,广西南宁、桂林、玉林、柳州、百色、梧州、河池等地均报告了H7N9病例。截至3月14日,广西报告H7N9病例13例,其中4人医治无效死亡。
        根据广西卫生计生委17日的通报,3月10日-16日,广西共报告7例H7N9病例,其中柳州市报告2例,河池市报告5例,7例均收治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针对当前疫情形势,3月16日,河池市市长唐云舒主持召开有关会议研究部署H7N9疫情防控等工作。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防控责任,切实采取联防联控措施,切实形成信息及时互通、工作有效支撑、疫情处理“三同时”、防控措施连环相扣的防控格局。同时,开展对外部环境的采样监测和消杀灭工作,做好活禽市场管控。
        广西疾控专家提醒民众,目前仍处于H7N9疫情高发季节,不吃病死的家禽,不从流动摊贩处购买活禽,不食用无检疫证明的禽、畜肉。如果出现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全身不适等感冒症状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并主动告诉医生近期是否有活禽接触史,以便医生及早诊断和用药。(发布时间:03/20/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四 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中国

        2017年2月24日至3月7日之间,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向世卫组织总共通报了58例新发人间感染实验室确诊病例。
        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7年2月24日向世卫组织通报了35起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实验室确诊新发病例,2017年3月3日通报了22起新发病例。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卫生署于2017年3月7日向世卫组织通报了一起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实验室确诊病例。
病例详情
       2017年2月24日和3月7日期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总共报告了57起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发病日期在2017年1月26日至2月27日之间。这57例病例中有13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在4岁至81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6岁。所报病例出自安徽(9例)、北京(1例)、福建(1例)、广东(11例)、广西(4例)、贵州(2例)河南(3例)、湖南(3例)、湖北(2例)、江苏(7例)、江西(4例)、山东(2例)、上海(1例)、四川(2例)和浙江(5例)。
        目前,已有11例死亡,39例被诊断为肺炎(7例)或严重肺炎(32例)。1例带有轻微病症。另有6例的临床表现目前尚不清楚。43例据报告曾与家禽或活禽市场有过接触,4例有人际传播的可能性(其中两例也有与家禽或活家禽市场的接触史),4例没有与家禽的接触史,8例的接触情况不详或正在进行调查。
        2017年2月24日报告了两组有人际传播可能的聚集性病例。
        第一组:
        江苏省一名40岁男性(与下面所述的63岁女性是亲属)于2017年1月26日出现症状,并住院治疗。他曾于2017年1月24日买过一只活鸡。
        浙江省一名63岁女性,于2017年2月10日出现症状,入院治疗肺炎。她是农民,接触过家禽,并与她的儿子有过接触。
        这两起病例的所有21名接触者都身体健康,没有出现任何症状。
        第二组:
        安徽省一名29岁男性于2017年2月3日出现症状,并因重症肺炎住院。他在发病前曾接触活家禽。
        安徽省一名62岁女性因慢性咳嗽与上述29岁男性住在同一所医院,并与该名男性在同一病房住了一天。其病情起初有所改善,但随后恶化,并于2017年2月16日去世。
        安徽省一名58岁男性(是上述29岁男性的父亲)于2017年2月17日出现症状,并住院治疗。他曾于2017年1月31日接触过活家禽,但也照顾过他生病的儿子。
        这三起病例的所有32名接触者都身体健康,没有出现任何症状。
        2017年3月3日报告了一组有人际传播可能的聚集性病例。
        安徽省一名60岁男性(是下面所述10岁男性的祖父)于2017年2月24日出现症状,于2017年2月25日住院,并于3月1日去世。他曾接触过活家禽。
        安徽省一名10岁男性于2017年2月27日出现症状,并于2017年3月1日住院治疗肺炎。他也有与活家禽的接触史。
        2017年3月7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卫生署确认了一例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患者为一名有基础性病症的76岁男性,他曾于2017年2月11日至3月1日前往福建福州,并去过一个潮湿的市场。他于2017年3月3日出现症状。2017年3月7日其鼻咽吸出物标本的检测结果呈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其临床诊断为肺炎,目前病情危重。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迄今为止仍然无症状,在接受医学监测。现正在追踪他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其他接触者。#p#分页标题#e#
        自2013年初以来,通过《国际卫生条例》报告途径迄今已报告了总共1281例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实验室确诊病例。
公共卫生反应
        考虑到自2016年12月以来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数量上升情况,中国政府强化了应对措施,如: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加强了疾病流行监测,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并分析流行病学变化情况。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求地方卫生计生部门对疫情源头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尽可能减少受疾病影响的人员数量。
        加强早诊断和早治疗,治疗重症病例,以减少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进一步强化医学治疗。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农业、工业和商业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前往江苏、浙江、安徽和广东省访问,这些省份病例较多,需要就地方一级的监测、医治和疾病防控工作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和指导,以便促进采取以活禽市场管理和跨区域运输为重点的控制措施。
        江苏省有关地区在2016年12月下旬关闭了活禽市场,浙江、广东和安徽省已加强了对活禽市场的管制。
        开展公共风险沟通并与公众分享信息。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已采取以下措施:
        要求公众无论在本地还是在旅行期间都严格保持个人、食品和环境卫生。
        向医生、医院、学校和机构发布最新疫情警报。
世卫组织风险评估
        自2016年10月1日开始发病的人间病例数量超过了先前暴发中的人间病例总数。
        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依然属于非常事件。密切观察流行病学状况并进一步确定最新出现的人间病毒特性,对于评估相关风险并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措施极为重要。
        多数人间病例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家禽或受污染的环境而与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发生接触,这包括活禽市场。由于该病毒在动物和环境中不断被发现,并且继续存在活禽兜售情况,因此预计还会出现更多人间病例。虽然曾在同病房患者中报告发生过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小型聚集性病例,但目前掌握的流行病学和病毒学证据提示该病毒并未获得在人间出现持续性传播的能力。因此,在社区层面进一步发生蔓延的可能性较低。
世卫组织建议
        世卫组织建议,前往已知发生禽流感疫情的国家旅行的人应避免接触家禽养殖场,避免与活禽市场中的动物接触,避免进入可能宰杀家禽的场所,或避免接触看似受到家禽或其它动物粪便污染的任何表面。旅行者还应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他们应遵守良好的食品安全和饮食卫生习惯。
        世卫组织并不建议在入境口岸针对这一事件实施特别筛查,也不建议目前采取任何旅行或者贸易限制措施。与以往一样,对于正在面临禽流感问题的地区旅行或刚从该地区返回的个人,如出现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考虑作出禽流感病毒感染诊断。
        世卫组织鼓励各国继续加强流感监测,包括对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实施监测并且对任何异常情形进行认真审查,以确保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通报人感染病例,并继续开展国家卫生防范行动。(发布时间:03/20/17   来源:WHO)
 
 
 
 
                                                        急传科
                                                      2017.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