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疫情动态
疫情动态
返回上一页

国内外媒体疫情信息动态监测---第四期

发布日期:2017-03-01浏览次数:0


国内外媒体疫情信息动态监测
四期


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70216-2017年0228
 
   

脑膜炎球菌病—多哥 1
汉城病毒—美国和加拿大………………………………………………………………………….2
 
三 北京市报告今年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4
 

四 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中国…………………………………………………………….4
 
 

 脑膜炎球菌病—多哥

        自2017年1月1日以来,19个卫生区报告发生了201例脑膜炎疑似病例,含17例死亡。在第2周,处于高原地区的Akebou区在报告出现4例脑膜炎病例后发出了警报。第4周达到了流行阈值,发生了9例病例,发病率为12.4/10万人口。从2017年1月2日至2月12日,报告发生了48例脑膜炎疑似病例,含3例死亡(病死率为6.3%)。其中,14个样本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确定为W群脑膜炎奈瑟菌。高原地区与该国其它三个地区得益于2014年12月利用MenAfriVac(非洲甲型脑膜炎疫苗)开展的大规模疫苗接种运动。多哥地处非洲脑膜炎流行地带,每年都有脑膜炎病例和死亡记录。2016年,在该国北部地区记录发生了由W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疾病流行。2016年共报告发生了1975例病例和127例死亡。
公共卫生反应
        为应对疫情,正在实施以下措施:
        已经要求国际协调小组(ICG)提供5.6万剂脑膜炎疫苗,用于计划开展的疫苗接种运动。
        在现场部署了世卫组织现场特派团,以加强疫情管理。
        加强区级脑膜炎监测工作。
        对区级临床医生开展病例管理培训。
       与加纳和贝宁召开跨境会议。
世卫组织风险评估
        脑膜炎球菌病的最大负担发生在非洲脑膜炎流行地带。虽然成功推出的A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已使甲型脑膜炎出现减少之势,但情况表明,其他血清型的脑膜炎球菌已引起疾病流行。这次在多哥报告发生的W群脑膜炎奈瑟菌疫情就要求对脑膜炎球菌病的流行病学变化情况开展密切监测。有必要确保全球疫苗库存,确保实验室和流行病学监测系统得到加强,以及确保各国具备疫情应对策略。
世卫组织建议
        疫情应对工作包括及时对病人做出适当管理,这涉及对人群开展反应性群体疫苗接种,以及加强脑膜炎监测。
 (发布时间:02/27/17  来源:WHO)。

 汉城病毒—美国和加拿大

        2017年1月24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通过健康警报网络出版物报告,威斯康星州(n=2)和伊利诺伊州(n=6)发生了8例汉城病毒感染病例。前两个病例报告发生在2016年12月初,当时威斯康星州两位家庭宠物鼠饲养者出现急性发热疾病,后来被确诊为汉城病毒感染。一些设施内的鼠(Rattus norvegicus,挪威鼠)也经检测呈汉城病毒阳性。人感染汉城病毒情况在美国并不多见;该病毒家族还包括辛诺柏病毒(Sin Nombre virus),它在美国最常引发汉坦病毒疾病。这是首起已知在美国发生的与宠物鼠有关的疫情。
        到目前为止,威斯康星州、伊利诺伊州和科罗拉多州共有11位感染者,其中有两人住院。在来自威斯康星州、伊利诺斯州和明尼苏达州育鼠处的宠物鼠中也确认存在汉城病毒感染。后续调查表明,可能受到感染的宠物鼠或已分散到阿拉巴马州、阿肯色州、科罗拉多州、伊利诺伊州、印第安纳州、爱荷华州、路易斯安那州、密歇根州、明尼苏达州、密苏里州、北达科他州、南卡罗来纳州、田纳西州、犹他州和威斯康星州或已在这些地方被接收下来。迄今为止开展的所有调查表明,受影响的育鼠设施仅限于宠物鼠贸易方面。这些育鼠处没有一个向研究设施提供(或提供过)鼠。
        此外,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加拿大公共卫生官员开展的后续调查表明,美国和加拿大之间存在鼠交换情况。根据加拿大《国际卫生条例》国家归口单位2017年2月10日报告,正在接受调查的加拿大育鼠设施曾向美国出口鼠,也从美国受影响的设施进口过鼠。截至2017年2月10日,加拿大已利用血清学方法确定了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群组的三个人间阳性病例,包括汉城病毒、汉坦病毒、普马拉病毒和多布拉瓦病毒。病人没有报告出现严重病情。其中两位喂过鼠,第三位与鼠有过接触。正在进一步开展实验室检测和病毒定性工作。计划进一步对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p#分页标题#e#
公共卫生反应
        美国和加拿大卫生当局正在采取以下疫情应对措施:
加拿大
        进一步开展实验室检测和病毒定性工作,以确定汉城病毒的人间暴露情况。
        对有关宠物鼠育养设施开展评估。
        继续对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
美国
        美国疾控中心和州卫生署协作开展疫情调查。
        减少某些受到影响的育鼠处的育养数量。
        对疫情发生前的鼠进出口情况开展调查。
汉城病毒情况
        汉城病毒是汉坦病毒的一种,它通过接触受感染啮齿动物的气雾化尿液、粪便或唾液,或接触其巢或寝具的灰尘之后由鼠传播到人。也可因被鼠咬伤或当受到污染的材料与破损皮肤或粘膜出现直接接触时传播。汉城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挪威鼠(Rattus norvegicus)和黑鼠(Rattus rattus)。这种病毒见于世界各地的宠物鼠和野生鼠群。潜伏期为1至8周不等,然而,大多数个体在暴露后1至2周内出现症状。汉城病毒感染症状程度可以是轻度或重度。重病患者可以出现出血和肾综合征。还可能发生隐性感染。汉城病毒不会出现人传人情况。尚没有针对汉城病毒感染的有效治疗办法。
世卫组织风险评估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汉城病毒感染的严重类型。由汉城病毒引发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人间病死率(CFR)处在1-2%之间。在美国迄今报告发生的11位病例中,有两位住院,没有出现死亡情况。虽然仍在对加拿大出现的三位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开展调查,但有证据表明其与美国汉城病毒疫情存有流行病学关联。目前尚没有受感染鼠在美国和加拿大以外进一步出现播散的信息。当鼠受到汉城病毒感染时,并不会出现疾病症状。一旦受到感染,鼠可在整个生命中不断排放病毒,进而会感染其它鼠和人类。美国疾控中心正与美国州卫生署和其它部门合作,调查在宠物鼠和人间发生的汉城病毒感染疫情,追踪其中一些可能感染了汉城病毒的鼠装运和运输情况,更好地了解病毒如何混入宠物贸易,并阻断汉城病毒向其他鼠和人类的传播。由于目前没有针对汉城病毒感染的有效治疗办法,因此重要的是要预防人类感染。如果受感染啮齿动物与当地鼠群接触,汉城病毒感染就可传给未受感染的啮齿动物,并由此改变这种人畜共患病在啮齿动物和人间的流行状况。
世卫组织建议
        国际宠物贸易可能会引起病毒传播并在人间引起新发或再现疾病。世卫组织鼓励缔约国发展和保持发现和报告类似事件的能力。
(发布时间:02/27/17来源:WHO)

三 北京市报告今年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北京市卫计委昨晚通报,本市报告一例输入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这也是本市今年发现的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患者张某,男,68岁,河北省廊坊市人。今年1月29日,他在当地发病后在当地医疗机构就诊。后因病情逐渐加重,2月6日经救护车转至本市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2月11日,患者被诊断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目前患者病情危重,仍在全力救治中。经调查,患者有可疑禽类接触史,其密切接触者目前均无相关症状。
  疾控部门表示,目前我国处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高发季节。此前,南方多个省份已经出现多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报告。本市2005年出台关闭活禽市场的相关条例后,仍然还存在小规模的活禽交易情况,并且有外省市活禽输入的情况。因此,专家研判,预计本市仍有可能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疫情主要呈现散发状态,也不排除会出现少量的聚集性发病。此外,由于本市医疗机构众多,外地病例到本市就诊的患者数量庞大,不排除外地输入性病例到本市医疗机构就诊后被确诊的可能性。(发布时间:02/21/17   来源:北京晚报)

四 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中国

        2017年1月19日和2月14日之间,中国内地通过《国际卫生条例》国家归口单位向世卫组织通报了304例新发人间感染实验室确诊病例。
        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7年1月19日向世卫组织通报了111起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实验室确诊新发病例。之后,于1月24日通报了31起新发病例,1月30日通报了41起新发病例,2月7日通报了52起新发病例,2月14日通报了69起新发病例。
病例详情
        2017年1月19日和2月14日期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报告发生了304起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发病时间处在2016年12月13日和2017年2月9日之间。这304例病例中有86例为女性(28%)。病人年龄处于3岁和85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8岁。所报病例出自江苏(67例)、浙江(53例)、广东(32例)、安徽(31例)、江西(27)、湖南(26例)、福建(20例)、湖北(20例)、四川(6例)、贵州(4例)、河南(4例)、山东(4例)、上海(3例)、辽宁(2例)、云南(2例)、北京(1例)、河北(1例)和广西(1例)。
        作出报告时,已出现36例死亡,两位病人带有轻微病症,82人被诊断为肺炎(34例)或严重肺炎(48例)。另外184位病人的临床表现目前尚不清楚。144位病人报告称与家禽或活禽市场存有接触。11位病人与家禽或家禽相关环境不存在明显接触。149位病人在接受调查。
        报告发生的两起两人聚集性病例:
        自云南报告发生的一名22岁女性(为三岁女孩的母亲,这名女孩于2017年1月29日出现症状,2017年2月7日死亡)于2017年2月4日出现症状。在女儿患病期间曾对其实施过照护。据报告二人在江西省接触过家禽。
        出自广东省四会市的一名45岁女性(曾在1月9日作出报告)于2016年12月17日出现症状,2016年12月24日死亡。死者曾接触过家禽。另一位病人为出自广东省广州市的43岁女性。她于2016年12月30日出现症状,同日住进医院。她是上述45岁女性死者的妹妹。她在其姐姐住院期间曾实施过照护,但与家禽也有过接触。在做出报告时,病人患有肺炎。#p#分页标题#e#
        虽然二人均存在与家禽接触的可能,但尚不能排除人与人传播情况。
        自2013年初以来,通过《国际卫生条例》报告途径迄今共报告发生了1222例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实验室确诊病例。
公共卫生反应
        考虑到自2016年12月以来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实验室确诊病例数量上升情况,中国政府强化了应对措施,如:
        加强早诊断和早治疗,治疗重症病例,以减少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召开会议,进一步部署防控措施。
        开展公共风险沟通并与公众分享信息。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加强了疾病流行监测,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并分析流行病学变化情况。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求地方卫生计生部门对疫情源头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尽可能减少受疾病影响的人员数量。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协同农业、工商、食品和药品管理等部门再次前往出现病例较多并可进行联合督导的江苏、浙江、安徽和广东省访问。疫情省份还加强了对本地疫情监测、医学治疗和疾病防控工作的跨部门监督、检查并指导,同时促进采取以活禽市场管控为重点的控制措施。
        江苏省有关地区在2016年12月下旬关闭了活禽市场,浙江、广东和安徽省已加强了对活禽市场的管制。
世卫组织风险评估
        虽然往年报告过甲型H7N9禽流感人间病例数量的类似骤然上升情况,但本次流行季的报告病例数量超过了以往各个流行季。自2016年10月1日开始发病的人间病例数量占到2013年以来报告发生的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所有人间病例的近三分之一。
        然而,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依然属于非常事件。密切观察流行病学状况并进一步确定最新出现的人间病毒特性,对于评估相关风险并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措施极为重要。
        多数人间病例通过接触受到感染的家禽或污染环境而与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发生接触,这包括活禽市场。由于该病毒在动物和环境中不断被发现,并且继续存在活禽兜售情况,因此预计还会出现更多人间病例。预计还有可能在以往没有受到影响的省份出现更多人间散发病例,原因是这一病毒可能在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下在中国其它地方的家禽中流行。
        虽然曾在卫生保健工作者等人员中间报告发生过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小型聚集性病例,但目前掌握的流行病学和病毒学证据提示该病毒并未获得在人间出现持续性传播的能力。因此,据认为在社区层面进一步发生蔓延的可能性较低。
世卫组织建议
        世卫组织建议,前往已知发生禽流感疫情的国家旅行的人应尽可能避免接触家禽养殖场,或避免与活禽市场中的动物接触,或避免进入可能宰杀家禽的场所,或避免接触看似受到家禽或其它动物粪便污染的任何表面。旅行者还应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并应遵守良好的食品安全和饮食卫生习惯。
        世卫组织并不建议在入境口岸针对这一事件实施特别筛 查,也不建议目前采取任何旅行或者贸易限制措施。与以往一样,对于正在面临禽流感问题的地区旅行或刚从该地区返回的个人,如出现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考虑作出禽流感病毒感染诊断。
        世卫组织鼓励各国继续加强流感监测,包括对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和流感样疾病(ILI)实施监测并且对任何异常情形进行认真审查,确保根据《国际卫生条例 (2005)》通报人感染病例,并继续开展国家卫生防范行动。
(发布时间:02/23/17   来源:WHO)
 
 
                                                        急传科
                                                      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