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媒体疫情信息动态监测
第十四期
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年7月16日-2016年7月31日
目 录
一 江门一医院27人感染“腺病毒” 已治愈22例
南都讯 记者罗忠明 罗韵姿 近日,网上消息称“新会区人民医院遭高传染性腺病毒侵袭近一个月,医护人员及病人均有‘中招’”。昨日下午,南都记者向江门市疾控中心求证并实地探访,获悉:目前新会区人民医院确有27名医务人员和住院病人被确诊为腺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其中22例已治愈,未出现重症及死亡病例。
“江门此前从未报告过腺病毒的暴发,这次是第一次。”江门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科科长陈茂余介绍,首例患者为神经外科的一名女护士,于6月21日发病。
“这种病的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咽炎、打寒颤等,医院当时以为是感冒,但后来陆续有其他医务人员及住院病人发病,便马上向区疾控、市疾控上报。”陈茂余说。
经疾控部门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新会区人民医院从6月21日起至7月8日止,共有实验室确诊病例27例,其中医务人员15例,住院病人12例,无重症及死亡病例。目前,疫情已得到控制,已有22位康复,余下5位患者正接受隔离。
新会区人民医院院长李锦荣表示,本次疫情的病原体为新型腺病毒55型,目前仍未查实该新型病原如何进入医院,社区医院也未发现同一病原的病例,有可能是医护人员工作劳累致免疫力下降,才致发病感染。现已在各社区医院布置“哨点”,一旦发现该型病毒,立即上报省疾控并集中对相应社区进行防控,消灭源头。
南都记者昨日实地探访新会区人民医院,发现发现除收治四名脑外科重症的感染患者的呼吸科三区需要穿防护服外,其他区域均无需特殊防护。医院秩序正常。(发布时间:07/18/16 09:13:03 信息来源:南方都市报)
摘要: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于2016年7月19日公布最新消息称,犹他州出现最新寨卡病毒(Zika Virus)感染病例。一名老年寨卡病毒患者(已死亡)将病毒传染给了他的护理人员。寨卡病毒可致新生儿小头畸形,主要在巴西、委内瑞拉等中、南美洲国家流行。本次的最新病例证明了该病毒或存在其他未知的传播感染途径。
美国出现首个感染途径不明的寨卡病毒病例
这名受感染人员在接受治疗后有所恢复。寨卡病毒的传播主要是以蚊虫为媒介,在此前的病例中证实了性行为也可能是传染途径之一。
本次的病例排除了已知感染途径的可能性。CDC的免疫学专家艾琳·斯泰普斯(Erin Staples)称,这名护理人员并没有去过寨卡病毒盛行的地区,也没有和感染者发生过性行为。
该病例说明犹他州可能存在能够作为寨卡病毒传播媒介的蚊子。
斯泰普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研究人员每天都会探明关于寨卡病毒的新信息,而本次的患者是前所未有的例子。CDC在最新发表的声明中提到,已经死亡的那名老年寨卡病毒患者,其血液中的病毒含量极高,是其他感染者的10万倍以上。#p#分页标题#e#
犹他州盐湖县卫生局(Salt Lake County Health Department)通过调查发现,这名70多岁的老年患者本身就有一些基础疾病,在之前曾前往蚊虫媒介寨卡病毒盛行的国家,6月末因感染过世。
关于这名护理人员到底是怎么感染上寨卡病毒的,CDC表示正在进行调查,并用“与家人的接触”来形容可能的感染途径。CDC的免疫学专家迈克尔·贝鲁(Michael Bell)称,当下还无法确定感染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对于记者提出的“是否会通过空气传播”这一问题,贝鲁回答道:“在我们一系列的探讨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种可能性能够从考虑范畴中彻底排除。我们需要考虑的范畴非常广,并且坚持不轻视任何一种可能性的原则。不过,在没有用医疗方法进行应对之前,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是非常、非常低的”。
当下,CDC公布的美国本土以及美国夏威夷州出现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已经达到了1306个。没有一个病例是以美国地区蚊子为媒介导致的感染,其中14个病例是由于性行为造成的,1个病例是由于实验室职业暴露事故造成的。
(发布时间:07/20/16 10:16:01 信息来源:网易新闻)
三 粤本地登革热局部暴发风险较高 珠三角为高风险地区
中新社广州7月19日电 (蔡敏婕)今年7月以来,广东发生本地登革热感染并导致局部暴发的风险较高。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部19日发布消息称,高风险地区为珠三角、粤东潮汕平原和粤西的阳江、湛江,关注程度为“特别关注”。
据广东媒介伊蚊密度监测结果显示,今年6月上半月(1日至15日),该省蚊媒中高密度监测点的总数量较5月下半月下降45.45%,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全省共设置1443个监测点,符合防控要求的有858个点。
据广东省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媒介伊蚊密度状态监测统计表显示,该省蚊媒高密度有39个点,占2.7%。其中,珠三角地区城市之一的佛山市监测个数为39个,高密度状态占12.82%;深圳市监测个数为50个,高密度状态占10.00%。
广东疾控专家建议各地继续开展以整治环境卫生、清理蚊虫孳生地为主的卫生活动,开展翻盘倒罐、清理孳生地等工作,开展灭蚊行动,降低蚊虫密度,切断寨卡、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同时,民众应自觉对家庭定期灭蚊。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和骨关节疼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发布时间:07/21/16 09:26:28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四 蚊媒活跃 广东存在寨卡病毒局部扩散风险
中新社广州7月21日电 (记者 程景伟)记者21日从广东省卫生计生委获悉,广东发生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的风险持续存在,6月份以后蚊媒活跃,由输入病例引起本地感染的风险加大,存在发生局部扩散的风险。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近日对农工党广东省委会提出的《关于加强寨卡病毒病防控和研究的建议》提案作出答复。记者从答复中获悉上述信息。
截至2016年6月6日,广东省共报告13例寨卡病毒病病例,均为江门恩平籍的旅居委内瑞拉华人华侨。病例均为轻症病例,经采取严格的病例管理、高危人群观察、疫点蚊媒控制,未发生二代病例。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称,广东在各地居民区和公园等设置近1500个蚊媒密度监测点,每月监测伊蚊幼虫密度、成蚊密度。检验检疫部门加大输入性蚊媒的截获。
广东成立了以钟南山院士为组长的寨卡病毒病专家小组,专家组建立了定期评估制度。在病毒分离培养和核酸的持久性、病毒排毒、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等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表示,将加强部门协调和信息沟通;广泛发动民众,强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监测,及早发现输入性病例并隔离处置;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病例诊治能力。
(发布时间:07/22/16 09:12:56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五 香港九龙医院爆发甲型流感 10人呈甲流阳性
人民网香港7月19日电 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九龙医院发言人称,该院康复科自7月13日起先后有7名病人(年龄由65至91岁)及3名职员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及发热征状。经过测试后,10人对甲型流感病毒呈阳性反应。有关病人现正接受隔离治疗,情况稳定,其余3名职员现正休假。
7名病人均来自该院同一间女性病房,该病房现已暂停接收病人,并限制有关人员进行探访。院方已根据既定指引,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并会继续密切监察有关病人的健康情况。目前,医院已将有关情况呈报医院管理局总办事处及卫生防护中心跟进处理。(发布时间:07/26/16 13:54:47 信息来源:人民网)
编辑:杜月荷 编辑时间: 2016年8月1日
审校:营 亮 审校时间: 2016年8月1日
签发:朱磷扬 签发时间: 2016年8月1日
电话:0518-85515363
E-mail:
lygcdcjck@vip.163.com
抄送:市卫生局,各县(区)卫生局,各县(区)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