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疫情动态
疫情动态
返回上一页

脊髓灰质炎疫苗转换工作宣传沟通常见问题解答(三)

发布日期:2016-05-11浏览次数:0

第三部分 免疫策略
  13. 我国已无脊灰病例,为什么还要接种脊灰疫苗?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保持高水平的脊灰疫苗接种率,能有效阻断脊灰病毒传播。中国脊灰的预防控制始于20世纪60年代推广口服OPV,脊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通过加强常规免疫和开展脊灰疫苗补充免疫活动,1995年以来无本土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2000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被证实无脊灰。
  尽管我国已无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但全球还未消灭脊灰,脊灰野病毒病例还在一些国家发生,我国与世界上2个有脊灰本土流行国家—阿富汗及巴基斯坦接壤,与非洲贸易往来也日益增加,因此我国始终面临脊灰野病毒输入的风险,我国儿童仍有感染脊灰的风险。如果停止脊灰疫苗接种,会导致人群免疫水平下降,造成输入脊灰野病毒在我国的传播,去脊灰流行国家旅行也会增加个人感染风险。因此,在全球消灭脊灰之前,我国不能停止脊灰疫苗的接种。
  14. 为什么要将IPV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在消灭脊灰过程中,脊灰疫苗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消灭脊灰进程到了最后阶段,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在逐渐从全程接种OPV的免疫程序过渡至IPV/OPV序贯程序或者全程使用IPV的免疫程序。世界卫生组织也不再推荐仅接种OPV的免疫程序,建议所有国家应至少使用1剂IPV,转变脊灰疫苗常规免疫策略。
  OPV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是全球消灭脊灰行动的首选疫苗,但在罕见的情况下可发生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病例。IPV也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控制和消灭脊灰,但不会产生VAPP和VDPV病例。
  此外,由于Ⅱ型脊灰病毒已经在全球实现消灭,根据全球消灭脊灰的整体安排,自2016年5月起,全球将停用OPV中的Ⅱ型组成部分,以消除Ⅱ型脊灰疫苗株带来的危害。届时,如果仍全程使用OPV,接种对象将缺乏对Ⅱ型脊灰病毒的保护。
  因此经综合考虑,我国决定在脊灰疫苗免疫程序中增加1剂IPV,以降低或消除发生VAPP的风险,以及降低OPV中的Ⅱ型组成部分停用后的风险。
  15.为什么要使用bOPV替换tOPV?
  全球已于1999年消除Ⅱ型脊灰野病毒,目前脊灰野病毒病例主要是由Ⅰ型引起。Ⅱ型脊灰病例是由疫苗株引起,2000-2014年全球共发生VDPV病例771例,其中Ⅱ型VDPV病例达679例 (占88%)。Ⅱ型VDPV在一些国家发生暴发流行,其症状与脊灰野病毒导致的病例相似。另外VAPP病例中Ⅱ型占较高比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球Ⅱ型VAPP病例占40%。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消灭脊灰,不仅要消灭脊灰野病毒病例,而且也要消灭VAPP和VDPV病例。目前已无Ⅱ型脊灰野病毒病例,而OPV中Ⅱ型组成部分容易导致VDPV病例,引起暴发流行,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停用OPV中Ⅱ型组成部分,用bOPV替代tOPV。
  16. 什么是脊灰疫苗转换?
  为实现消灭脊灰野病毒病例、VAPP和VDPV病例,需要从使用OPV改变为使用IPV。我国采取逐步替换策略,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在常规免疫中首剂接种IPV,替代OPV。在还需要继续使用OPV的阶段,由于目前已无Ⅱ型脊灰野病毒病例,而OPV中Ⅱ型组成部分容易导致VDPV病例并可能引起暴发,需要停用OPV中Ⅱ型组成部分,用bOPV替代tOPV,同时封存Ⅱ型脊灰病毒。在2016年5月,我国将在常规免疫中停用tOPV,启用bOPV,对停用的tOPV进行回收销毁,全国在同一时间完成脊灰疫苗替换。
  17. 国外脊灰疫苗免疫程序是什么?
  目前,全球194个国家/地区中69个将IPV纳入了国家免疫规划,其中50个全程接种IPV,19个采取第1~2剂接种IPV,之后采用OPV完成全程免疫的策略。125个仅使用OPV,其中17个推荐高危人群、免疫缺陷等人群使用IPV。
  除使用IPV的国家和地区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在2015年和2016年均在进行脊灰疫苗转换,即OPV转换为IPV,如继续使用OPV,需要用bOPV替代tOPV。
  18. 为什么我国实行1剂IPV+3剂OPV的免疫程序?
  首先,IPV和OPV一起使用对儿童起到的保护效果更佳。IPV可减少VAPP和VDPV病例发生,而OPV能够提供更强的肠道保护力,可有效阻断脊灰野病毒和VDPV的传播;其次,考虑全球消灭脊灰还未结束,我国为防止输入脊灰野病毒传播,需要建立牢固的脊灰肠道免疫,因此不推荐全程接种IPV,而是需要在接种1剂次IPV后,尽早接种OPV;最后,根据全球消灭脊灰趋势,我国需要引入至少1剂IPV的接种。
摘自:国家卫生计生委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