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疫情动态
疫情动态
返回上一页

国内外媒体疫情信息动态监测---第十三期

发布日期:2018-07-17浏览次数:0


国内外媒体疫情信息动态监测

第十三期


一、纳米比亚戊型肝炎疫情蔓延17人死亡

新华社温得和克7月5日电(记者吴长伟)纳米比亚卫生和社会服务部部长伯纳德·豪菲库5日宣布,去年年底在首都温得和克暴发的戊型肝炎疫情已蔓延到该国其他地区,已累计报告17例死亡病例。

豪菲库指出,到首都疫区旅行的人又将疫情传播到了其他地区,纳米比亚北部的奥穆萨蒂地区以及西部的埃龙戈地区都报告了零星病例。截至目前,纳米比亚全国范围内经实验室确诊的戊型肝炎病例已累计达147例,未来预计还会有更多病例出现。

豪菲库说,露天排便、卫生条件差和不良卫生习惯是这次戊肝疫情蔓延的主要因素。纳米比亚国家卫生应急管理委员会已敦促所有地区实施防控措施。

戊型肝炎由戊肝病毒引起,一般通过受污染的食物等途径传播。戊型肝炎的症状与甲型肝炎类似,但死亡率比甲型肝炎更高。

(发布时间:07/09/18  来源:新华网)。#p#分页标题#e#

二、巴西因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致死人数达70人

中新社圣保罗7月6日电(记者莫成雄)当地时间7月6日,巴西卫生部发布公报称,2017年12月31日至2018年6月9日期间,巴西因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致死人数分别为62人和8人。

巴西卫生部称,除死亡病例外,巴西全国共确诊登革热病例为1659例,其中136例病情严重。而巴西中西部地区确诊的登革热病例最多,占全国总数的37.5%。

同时,巴西全国还确诊基孔肯雅热病例30251例和寨卡病例1674例,这两种疾病主要分布在巴西东南部地区。在成人病例中,这段时期还没有寨卡死亡病例的报告。

专家称,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寨卡三种疾病主要由蚊子叮咬传播。登革热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烧、头疼、肌肉酸痛、恶心和呕吐。严重的患者还会表现出流血、血压下降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死亡。

基孔肯雅热症状类似登革热,感染率高,但死亡率较低。患者在被蚊子叮咬后一周内出现高烧和关节剧痛,症状一般持续3天至10天后消失,但部分患者的关节痛症状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寨卡病毒对怀孕妇女影响较大。该病毒侵入胎盘,影响胎儿大脑生长,致使新生儿头颅过小,身体及智力发育落后。

(发布时间:07/09/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三、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地区爆发钩端螺旋体病疫情 已致52人死亡

#p#分页标题#e#菲律宾卫生部7月5日宣布,首都大马尼拉地区18个描笼涯(乡镇)爆发钩端螺旋体病。

卫生部在一份声明中说,今年1月1日至7月3日间,已录得368宗钩端螺旋体病案例,导致52人死亡。这比过去5年的平均案件高38%。

卫生部说,若未及时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脑损伤、大量内出血和死亡。

卫生部长杜计建议公众尽量避免涉足洪水,若出现上述状态,要立即前往最近的医院就诊。

杜计表示,他们目前正在监测各地发病情况,来追踪钩端螺旋体病病患并给予资治疗。他呼吁地方政府要增加收集垃圾的次数来杜绝鼠患。

据称,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与老鼠、狗、猪、牛或山羊的尿液污染的洪水,泥浆或食物接触引起的细菌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的症状包括高烧、头痛、肌肉疼痛、眼睛发红、茶色尿、咳嗽、腹泻和呕吐。

另据报道,菲律宾卫生部7月2日发布的报告称,首都大马尼拉地区发生的钩端螺旋体病案例中,计顺市录得最高人数,计87宗,其次是马尼拉25宗。

大马尼拉地区从1月至7月录得的234宗,比去年同期增加60%。

(#p#分页标题#e#发布时间:07/10/18  来源:腾讯网)。

四、马来西亚槟州手足口症爆发 一间华校已关闭

  中国侨网7月10日电据马来西亚《诗华日报》报道,槟州手足口症病例剧增,今年截至7月8日共出现1616宗病例,与2017年同期1050宗相比,增加53.9%。更有11所幼儿园、1所小学、1所托儿所及2个其他场所,仍被勒令关闭。

  槟州卫生局8日发表文告指出,2017年州内的集体感染个案为11宗,今年则增加至59宗,暴增436%。

  文告表示,早前已勒令共57个场所关闭,包括小学(特定班级)、幼儿园及托儿所。而截至今日,仍有15个场所被当局指示关闭10天,即上述的11所幼儿园、1所小学、1所托儿所及2个其他场所。据了解,位于槟岛市区的一所华校,于周六已接获卫生局致函指示,要求该校关闭一、二及三年级的班级,关闭日期是从本月7日至16日,为期10天。有关班级的学生必须在这段时期留在家里,不得外出。

(发布时间:07/11/18  来源:大公网)

五、上海收治多例登革热患者 医生提醒赴泰旅游谨防传染病

央广网上海7月12日消息(记者杨静)近期,瑞金医院感染科连续收治了3例泰国旅游回来后出现高热、皮疹、肌肉酸痛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的病人。据了解,最近接诊的泰国归来的登革热病例较往年似有增多趋势。医生提醒,目前正值泰国雨季,每年的7-9月是登革热发病的高峰期,即将赴泰旅行的游客谨防旅行传染病。

#p#分页标题#e#登革热是登革病毒通过伊蚊(又称斑纹)叮咬人体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在东南亚,我国的南方部分省份(包括广东、福建和港澳台等)都是流行区。潜伏期在一周左右,除了普通的感冒症状外,还会出现剧烈的头痛、肌肉酸痛、骨骼也会疼痛。不仅如此,患者还会出现“酒醉貌”(即三红征,脸红、颈红、胸口皮肤发红),同时,白细胞和血小板也会减少。

由于目前登革热尚无疫苗,只能从防护上入手。最好的防蚊方法是撑蚊帐、穿长袖长裤,其次是蚊香、防蚊液、杀虫剂、灭蚊灯等。有条件的话尽量住有空调的酒店,及时清理居住地附近的积水,减少在野外蚊虫聚集地逗留的时间。

上海地区的蚊子主要有库蚊、按蚊和白纹伊蚊三种。前两种一般晚上骚扰人,但不传播登革热病毒;而第三种就是我们俗称的花蚊子,体型较大,有黑白相间的花纹,多在白天活动,是可以携带和传播登革热病毒的,所以有这个风险和可能性。但由于目前本地感染病例数极少,暂时还未造成流行,因此勿需恐慌。

医生提醒,暑期是外出旅游的旺季,前往泰国等东南亚地区需要注意防范,预防登革热感染,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或传播给他人。   (发布时间:07/13/18  来源:央广网) 

急传科

 2018.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