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内蒙古首例H7N9病例确诊
5月30日17时30分,内蒙古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接到报告,该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一名男性患者样本经北京市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为该自治区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并推断患者的感染源可能为居住地饲养的家禽。目前,患者在北京地坛医院隔离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同时,内蒙古自治区疾控部门对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当地畜牧部门对患者所在村的禽类进行了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并暂时关闭活禽市场。
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专家提醒公众,人感染H7N9可防、可控、可治,不必恐慌;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不购买活禽食用或饲养,避免接触病死禽类,出现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发布时间:06/02/17 来源:健康报网)。
二 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中国
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7年5月13日向世卫组织通报了中国新发生的23起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实验室确诊病例。
病例详情
发病日期为2017年4月11日至5月6日。其中女性10例,男性13例。中位年龄为58岁。报告病例来自北京(2例)、福建(1例)、甘肃(1例)、河北(5例)、河南(3例)、湖北(1例)、江苏(2例)、陕西(3例)、四川(3例)、天津(1例)和浙江(1例)。
作出报告时,已有7例死亡,15位病人被诊断为肺炎(5例)或严重肺炎(10例),一位病人病情轻微。据报告,19位病人曾与家禽或活禽市场有过接触;一位病人曾去医院探视甲型H7N9禽流感病例;一位病人与活禽和一位确诊病例均有过接触;两位病例没有已知家禽接触史。
报告出现了两起聚集性病例:
陕西省西安市一名63岁男性于2017年4月29日出现症状,5月2日入院。病人症状轻微。曾到医院探视来自陕西省、且于2017年4月18日发病的一名62岁男性确诊病例,该病例曾于5月5日向世卫组织作出报告。
河北省承德市一名37岁女性于2017年5月2日出现症状,5月3日因肺炎入院。发病前病人有散养家禽史。病人还与一名确诊病例,即其62岁母亲有过接触。其母亲于2017年4月16日发病,并于5月5日向世卫组织作出报告。
自2013年初以来,通过《国际卫生条例》报告途径迄今已报告了1486例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实验室确诊病例。
公共卫生反应
中国政府在国家和地方层面正在进一步采取应对措施,主要包括:
与某些重点流行省份举行视频会议,提供甲型H7N9禽流感流行信息,并为加强风险评估和防控措施提供指导。
继续强化控制措施,重点放在活禽市场的卫生管理和跨区运输方面;
开展感染源详细调查,为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继续早发现和早治疗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病例,以减少死亡率;
继续开展风险沟通并发布信息通告,向公众提供自我保护指导;
加强病毒学监测,更好地了解环境中的病毒污染程度和变异情况,从而为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进一步指导。
世卫组织风险评估
第五轮流行中(即自2016年10月1日开始发病)的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例数量和地理分布超过了先前几个轮次。这表明该病毒仍在传播,并强调人和动物卫生部门应进一步采取强有力的监测和控制措施。
多数病人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家禽或受污染的环境而与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发生接触,这包括活禽市场。由于该病毒在动物和环境中不断被发现,并且继续存在活禽兜售情况,因此预计还会发生更多人感染病例。虽然报告过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小型聚集性病例,但目前掌握的流行病学和病毒学证据提示该病毒并未获得在人间出现持续性传播的能力。因此,在社区层面进一步发生蔓延的可能性较低。
密切分析流行病学状况,并进一步确定最新出现的病毒特性,对于评估相关风险并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措施极为重要。#p#分页标题#e#
世卫组织建议
世卫组织建议,前往已知发生禽流感疫情的国家旅行的人应避免接触家禽养殖场,避免与活禽市场中的动物接触,避免进入可能宰杀家禽的场所,或避免接触看似受到家禽或其它动物粪便污染的任何表面。旅行者还应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他们应遵守良好的食品安全和饮食卫生习惯。
世卫组织并不建议在入境口岸针对这一事件实施特别筛查,也不建议目前采取任何旅行或者贸易限制措施。与以往一样,对于正在面临禽流感问题的地区旅行或刚从该地区返回的个人,如出现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考虑作出禽流感病毒感染诊断。
世卫组织鼓励各国继续加强流感监测,包括对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实施监测并且对任何异常情形进行认真审查,以确保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通报人感染病例,并继续开展国家卫生防范行动(发布时间:05/26/17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三 首例!澳大利亚男子参与HIV预防治疗仍被感染
澳大利亚“新快网”5月23日报道,澳大利亚墨尔本一名积极参与HIV预防性治疗试验(PrEP)的男子上周被检测出感染HIV,引发同性群体恐慌。
据报道,目前,有关部门尚不清楚男子感染确切原因,墨尔本阿尔弗雷德医院22日发表声明称,正在进行调查相关事件。但澳大利亚社交网站谣传出现耐药菌株,引发恐慌。HIV预防性治疗即尚未感染的人群通过预先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此前研究证明预防性治疗可有效减少99%的感染风险。
全球有成千上万人参与HIV预防性治疗试验,目前官方确认仅2名正确服药人员因耐药菌株而感染HIV。今年年初出现第3人感染的报告,但尚未确定,目前仍在调查之中。
据了解,澳大利亚从未出现确诊HIV耐药菌株感染病例,此男子是首例。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维州目前约有3000人登记参与HIV预防性治疗试验。虽然HIV预防性治疗药物目前仍未纳入澳大利亚药物福利计划,但已纳入政府今年7月的商讨范围。
HIV预防性治疗药物Truvada通过澳大利亚正常渠道购买,每月药费约为1200澳元。但若通过网络渠道购买,每月药费不到100澳元(发布时间:05/26/17 来源:环球网)。
四 也门霍乱病例持续增加,每天超1000名儿童寻求治疗
据联合国网站消息,儿基会5月31日表示,在过去三天当中,也门共出现一万多起霍乱新病例报告,致使疑似病例达到65300起。每天有超过1000名患有急性水样腹泻的儿童到卫生机构就诊。在一个月内,霍乱至少夺取了532人的生命,其中包括109名儿童。
为了应对疫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派出三架飞机,将40多吨救生用品,包括药物、口服补液盐、腹泻病药盒和静脉注射液运往疾病流行地区,对5万多病人提供治疗。但需求在不断增加,药品等重要医疗设备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儿基会表示,也门的局势正处于灾难边缘。水、卫生和卫生系统已经崩溃。超过2700万也门人正在迎来一场人道主义灾难。这场人为悲剧的最大受害者便是也门最脆弱的人群—儿童。
由于几乎没有可以运转的水处理厂,污水和未收集的垃圾正在居民区聚集并污染水源。也门三分之二的人口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全国有一半的卫生机构处在不工作状态,医疗人员已经有8个月以上的时间没有领到工资。霍乱紧急状况使也门本已受到削弱的卫生系统陷入瘫痪。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合作伙伴正在夜以继日地做出努力、应对疫情,并向也门200多个口服补液中心提供支持,各地的患者也正在接受筛查并得到必要的医疗护理。儿童基金会在腹泻治疗中心向最严重的病患提供支援。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也门代表里拉诺表示,国际社会需要为水和卫生等社会服务的长期投资提供支持,否则,致命的疾病将会再次爆发(发布时间:06/01/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急传科
20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