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吸引青少年消费,一些电子烟商家打出“时尚无害”“口味多样”等标签,将电子烟包装成“潮流单品”。这些营销本质上是利用年轻人追求个性化和感官刺激的心理特点,降低其警惕性。事实上,这些电子烟调味剂加热后会产生甲醛、苯等有毒物质,长期吸入不仅会损伤肺部纤毛,还可能引发慢性咽炎、哮喘甚至肺癌。
有人说,电子烟里没有尼古丁,所以“电子烟不是烟”。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是偷换概念,如果你相信电子烟里没有尼古丁,就上当了。多数电子烟仍含有尼古丁,即使标称“无尼古丁”的产品,也可能通过尼古丁盐等隐蔽形式添加。从医学层面看,电子烟与传统香烟危害同源。两者均产生气溶胶,含有尼古丁、重金属(如镍、铅)、致癌物质(如亚硝胺)。电子烟中的某些有害物质甚至比传统香烟更高,如电子烟加热液体产生的丙烯醛(一种强烈刺激呼吸道的毒素)含量比传统香烟高15—20倍。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香烟每支含1—2毫克尼古丁,而一些电子烟烟油的尼古丁浓度可达50毫克/毫升。青少年可能因口味偏好而频繁抽吸、增加使用量,导致实际尼古丁摄入量远超预期。如果不小心摄入过量,可能导致恶心、呕吐,严重时会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呼吸衰竭。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使用过电子烟的青少年,尝试传统香烟的风险是未使用者的3.6倍,且更容易发展为每日吸烟者。
“此外,电子烟同样会产生二手烟危害。”电子烟加热溶液产生的二手气溶胶(电子烟的二手烟)是一种新的空气污染源,其中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丙二醇、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重金属和尼古丁等,而非像很多营销宣传的仅仅是“水蒸气”而已。因此,周围的人吸入后,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