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教育 >慢性病防制
慢性病防制
返回上一页

校园诺如病毒防控指南

发布日期:2025-03-28浏览次数:0

  在校园这片充满活力的天地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回荡。然而,每当秋冬来临,诺如病毒这个 “隐形威胁” 可能悄然潜入,给校园的正常秩序与师生健康带来挑战。了解诺如病毒,掌握有效的防控手段,是学校守护师生健康的关键。

  诺如病毒堪称“传播小能手”,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兴风作浪。在学校,一旦有学生感染,其呕吐物、粪便中的病毒极易污染教室地面、桌椅、门把手等高频接触区域。其他同学若不小心接触到这些被污染的地方,再用手触摸口鼻,便可能中招。而且,诺如病毒还能在空气中短暂悬浮,当感染者呕吐时,周围的人吸入带有病毒的气溶胶,也有感染风险。食堂的食物与饮用水若被污染,更会导致病毒大规模传播。

  诺如病毒感染发病迅速,通常12—48小时的潜伏期一过,症状便会接踵而至。孩子们会突然感到恶心,接着频繁呕吐,肚子也会传来阵阵绞痛。腹泻也很常见,大便呈黄色稀水样,一天可能多达十几次。部分孩子还伴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整个人萎靡不振,无法正常学习与玩耍。

  面对诺如病毒,学校需全方位筑牢防线。首先是校园环境的清洁与消毒。每天清晨,保洁人员应仔细清扫教室、走廊、卫生间等区域,尤其要注意清理角落与隐蔽处。对于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楼梯扶手、课桌椅,要用含氯消毒剂定时擦拭,确保病毒无处遁形。教室与功能室要保持通风良好,每天至少通风3次,每次30分钟以上,让新鲜空气赶走潜在病毒。

  学生的日常卫生习惯培养也至关重要。学校应通过健康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反复教导学生勤洗手。在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一定要用流动清水与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揉搓双手20秒以上,将病毒彻底洗净。教育学生不随意触摸口鼻,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纸巾、手肘遮挡,避免病毒扩散。

  食堂的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食材采购务必严格把关,选择新鲜、安全的食材,坚决不采购来源不明或变质的食品。加工过程中,食物要烧熟煮透,特别是贝类等海鲜,烹饪时温度与时间必须达标,以杀灭诺如病毒。餐具要严格消毒,采用高温蒸煮或含氯消毒剂浸泡的方式,确保餐具卫生。饮用水也要定期检测,保证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倘若校园里不幸出现诺如病毒感染病例,应急处理必须迅速、规范。一旦发现有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老师应立即将其带至隔离室,通知家长接孩子就医。同时,迅速组织专业人员对呕吐物、粪便进行清理与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覆盖污染物,作用一段时间后再小心清理,避免病毒扩散。对患者所在班级及周边区域,要进行全面消毒,暂时关闭相关场所,待消毒完成、通风换气后再重新开放。

  防控诺如病毒,需要学校、师生与家长携手努力。学校应持续开展宣传教育,让师生与家长充分认识诺如病毒的危害与防控方法。家长要关注孩子健康状况,若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学校。师生在校园内要严格遵守卫生规定,积极配合学校防控工作。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让诺如病毒远离校园,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