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孤独”“自闭”,人们似乎总是容易联想到“性格孤僻”“心理问题”,但从专业的角度说,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
有数据估算,中国孤独症人士数量超过1000万,孤独症儿童数量超过200万。孤独症已成为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儿童精神疾病第一位。
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关注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
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有自闭症患儿都是沉重的负担,家长们因此都会迈上漫长的求医道路。而近些年来,已经有许多研究指出肠道微生物会影响大脑功能,而由此兴起的“蠕虫疗法”也正让一些自闭症家庭看到了希望。尽管服用蠕虫等微生物会伴有各种风险,且效果尚不明确,仍无法阻挡许多自闭症患者对其进行尝试。
每隔两周,Alex就会喝下一种奇怪的果汁,里面混有20到30只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nuta)幼虫。果汁中的幼虫肉眼看不见,也没有味道。它们被包裹在微小的孢囊里,显微镜下的它们看起来就像精子一样。当Alex吞下这些幼虫后,幼虫会在他的肠道中游动,大约10到14天后死亡。这种生吞蠕虫卵的治疗方式被称作“蠕虫疗法”,而Alex这类自闭症患者正是该疗法的主要目标对象,他的母亲Judy Chinitz认为,蠕虫疗法让Alex的自闭症症状得到了缓解。Alex从小还患有炎性肠病(IBD),这使得他整个人都很虚弱,需要定期服用类固醇药物,有时候一次就得吃下6种不同的药。Alex常常会将自己与周围孤立开,一个人坐着坐一天。他成长过程中一直没能摆脱IBD和自闭症的困扰,但是当他们选择蠕虫疗法后,他的家人看到了病症好转的迹象,而Alex也成了众多自闭症患者生活的一个缩影。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为孤独症,是常见的儿童神经精神疾病,起病于3岁之前。自闭症发病原因目前不明,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脑器质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免疫学因素有关。自闭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严重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和发育,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儿童自闭症的表现有哪些?
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重复刻板的行为等。
1.孤独离群,沉迷自我,交际困难 喜欢单独活动,缺乏与他人交流的倾向,对周围的事物不关心,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2.言语障碍突出,难以正常语言交流 不爱说话或者说话声音小,词汇有限,有些只会重复别人的话,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
来自父母的描述
“躲在壳子里”的“孤独的小狼”,“做事就像其他人不在场似的”
一种极端的孤独
医学上的治疗
●预防性治疗:预防自闭症的出现,包括遗传学上的辅导。
●补救性治疗:及早诊断,针对生理因素而加以治疗。
症状性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例如过分活跃、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暴力倾向、睡眠困难等,但效果有限。
行为心理治疗
经由行为治疗的隔离、削弱、惩罚、差别增强等方法而改变自闭症儿童不当行为,包括自伤,自我刺激、过动,攻击行为等。 如艺术治疗、游戏治疗、音乐治疗、言语治疗等。
在2017年的一项调查中,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观察了700名蠕虫疗法使用者,其中一半以上患有自闭症,大多数人使用该疗法都获得了良好效果。
支持蠕虫疗法的专家认为,肠道微生物和大脑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因为在人类的演化史上,人体内存在过许多细菌、病毒和蠕虫,而免疫系统也会因为这些微生物而启动,并保持工作状态。当然,针对这种疗法,也出现了反对派的声音。反对者认为,由于缺乏正规的管制,这些治疗的后果是不可预测,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比如,粪便微生物移植和蠕虫可能会引起致命的感染,有些蠕虫对特定病症有效,而有些蠕虫则会产生疼痛、腹泻,皮疹等副作用。
注意注意
无论如何,喝蠕虫治疗自闭症的成功只是个案,尚未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证实和认可。“蠕虫疗法”目前仅限于研究阶段,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种自闭症治疗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小编提醒大家不要轻易尝试哦。
(来源:江苏寄生虫病防治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