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吸烟的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高得多
《指南》提到,吸烟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烟草影响下的身体》中就提到,使用烟草已知会导致十种以上的癌症,吸烟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得多。
6、每日饮酒量增10克,肠癌风险增7%
《指南》提到,大量饮酒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2018年WCRF/AICR报告纳入了10项研究,发现日饮酒量每增加10 克,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7%。
酒不能喝,就别喝!毕竟安全饮酒剂量其实是——零。
7、防肠癌,要适量补充膳食纤维、全谷物!
《指南》提到,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其中谈到了不少研究数据,比如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每增加10克,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9%;全谷物每日摄入量每增加90克,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17%;乳制品摄入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负相关等。
膳食纤维是我们的消化道“小卫士”,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垃圾的沉积,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概率。另外,纤维经细菌发酵所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也可能对结直肠有保护作用。
果蔬、全谷物、粗粮等都是膳食纤维的好来源。
8、天天长时间久坐的人会增加肠癌风险
《指南》提到,合理的体育锻炼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毕竟,长期久坐会导致血流循环不通畅,影响肠道蠕动和代谢,也增加了粪便中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时间。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中医师王元钊在2017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建议,要尽量保持每周3次30分钟以上运动。运动可以显著降低肠癌危险,可以使容易癌变的肠道息肉减少1/3。经常锻炼的人罹患肠道息肉的几率降低16%,发生较大息肉或癌变息肉的危险降低30%。
9、建议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
《指南》提到,中国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自40岁开始上升,并在50岁起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考虑到我国实际国情,建议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对于评估结果为高风险人群建议在4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对于评估为中低风险人群建议在5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筛查。
当然,对于家里有直系亲属曾患过结直肠癌的人群,如果肠镜检查没有发现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癌前病变,以后每3到5年重复一次肠镜检查即可,并不需要每年体检时都做肠镜检査。
10、如果患有炎症性肠病,一定要引起重视!
《指南》提到,炎症性肠病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来源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