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人芽囊原虫?
芽囊原虫一种寄生在人类和多种动物肠道内的单细胞、真核、厌氧性寄生原虫。最初被认为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肠道酵母菌群,长期以来未受到重视,1967年,Zierdt根据其生理和超微结构等特点将其归为原虫,并列为人类腹泻的病原之一。芽囊原虫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其宿主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昆虫、环节动物。芽囊原虫中人源性的称为人芽囊原虫。
二、什么是人芽囊原虫病?
人芽囊原虫病是由人芽囊原虫寄生在人体肠道内(主要是回盲部)所致的疾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多数病人临床症状轻。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便秘、腹泻与便秘交替、恶心、呕吐、发热等;此外还可能存在疲劳、食欲减退、胃胀及其他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
儿童患者多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大便次数1~30次/天不等,为稀水样便,可含黏液,个别排血样便。严重的人芽囊原虫感染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艾滋病和接受放化疗的肿瘤患者因免疫功能遭到严重破坏,一旦感染人芽囊原虫,可能会引起较严重的腹泻症状,甚至死亡。
三、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发生于感染者粪便中的包囊通过污染食物、水及用具,经口进入易感者体内。
我国人群感染芽囊原虫的危险因素包括卫生条件差,如厕后不洗手、饲养宠物、幽门螺杆菌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
四、我国人芽囊原虫感染分布
根据我国芽囊原虫感染调查数据,我国各类人群感染率为0.007%~48.6%。健康人群芽囊原虫感染率为0.007%~43.26%,我国中小学及高校学生芽囊原虫感染率为1.10%~16.61%;儿童芽囊原虫感染率为0.40%~35.90%,不同地区儿童感染率具有较大差异;门诊及住院患者芽囊原虫感染率为3.70%~36.60%;腹泻患者芽囊原虫感染率为0.42%~48.60%;HIV感染者芽囊原虫感染率为3.70%~20.70%。
五、诊断与治疗
从粪便中检获人芽囊原虫虫体可确诊。轻微症状者无需治疗,当大量寄生或出现严重症状而又排除其他感染时可用灭滴灵(甲硝唑metronidazole)治疗,亦可用碘化喹宁治疗。对灭滴灵有抗性的虫株可用甲氧苄氨嘧啶(TMP)/磺胺甲恶唑(SMX)混合治疗。
六、预防
1、饭前便后用肥皂和温水洗手
2、避免接触可能受到污染的水或食物
3、所有的生蔬菜和水果,食用前必须清洗去皮
4、避免饮用未煮开的自来水
(寄地防科)